|
悲壯,既悲且壯,何其美哉. 歷史是用悲壯來譜寫的,不是嗎?假若不是悲壯,古代希臘那位勇士報捷后沒有倒下,馬拉松賽跑這一奧林匹克競賽項目不會問世;假若不是悲壯荊軻刺秦王獲得成功而又安全逃離,“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易水歌》不會遺響至今;假若不是悲壯,屈原當年沒有投江而死,那么,吃粽子、過端午節(jié)的民俗會被打上問號……難怪西方哲人說悲劇比喜劇有無法比擬的藝術力量。 悲壯不局限于人類,“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悲壯;“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悲壯;許多靈長類動物,大象、大猩猩等許多動物垂死時,為避免引起同伴的悲傷,獨自離群走向神秘的墓地,則體現(xiàn)出了一種悲壯的智慧。 悲壯是生命的極致,是隱藏在生命中的最后底線。悲壯難免有苦澀,難免有眼淚,難免有犧牲,然而,正因如此,它才是最難得的一種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