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12月8日下午,“眾生·心生——戴少龍作品展”在位于杭州下滿覺隴路26號的西湖畫會拉開帷幕。展覽展出了戴少龍30件近兩年的人物作品新作,相較之前畫作鮮明的現(xiàn)代風貌,這次展出的新作在某種程度上體現(xiàn)了戴少龍對傳統(tǒng)的新領悟。
已近耳順之年的戴少龍來自武漢,早年就讀于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xiàn)為湖北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一直在自己的藝術之路上踽踽獨行,安貧樂道,是一位當今畫壇不可多得的真正為藝術而生的中國人物畫家。 他此次展示的30件人物作品表現(xiàn)的皆為眾生之像,悟道的羅漢、朝拜的信徒、悠閑的村婦、羞澀的少女、文雅的高士、高貴的仕女,可謂包羅萬象。人物造型渾厚夸張,大大的臉盤、高挺的鼻梁、空洞的眼睛、變形的體態(tài),帶有西方后印象主義畫家人物的夸張與自由,同時畫面的背景、人物的衣飾又帶有中國本土特色,不離中國傳統(tǒng)繪畫之本。
他的作品有一個由眾生到心生的過程,他的重彩人物畫有著質(zhì)樸的中國本土的泥土氣息,近年來一直在尋找中國畫的精神圖象和話語符號,尋找一種“人文精神”,關乎人性的東西,通過畫面中眾生的神態(tài)、造型,來表現(xiàn)他所理解的生命狀態(tài)的內(nèi)在沖突,暗示著當下現(xiàn)代社會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某種傾向,表現(xiàn)人物的意念、幻想及無意識的生存狀態(tài),通過直觀的畫面來表現(xiàn)人物或豐富、或空洞的內(nèi)心,實則是在追求一種藝術家的自由意志,抒發(fā)藝術家的主觀感情,打破現(xiàn)有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的固有程式,表現(xiàn)一種“主觀化的客觀”,他在解讀自己作品的時候也提到:“藝術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個體生命進入自由的審美狀態(tài),擺脫倫理規(guī)范和世俗功利的束縛,達到超越現(xiàn)象的精神自由?!?/span>
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謝海與戴少龍相識甚久,早年在武漢時就來往密切,這些年更是彼此關照。在他的眼里,戴少龍看重繪事,自尊自重,不僅生活儉樸,對藝術風格的追求更是堅韌又獨特,可謂踽踽獨行,安貧樂道。
周韶華也曾表示:一向靦腆少語的戴少龍,內(nèi)心卻深藏對藝術的虔誠與悟性,有著以神法道的追夢。似有“神與物游”的終極追求。他在藝術上能有如此造詣,在于他不為物欲所動,也不為名利所惑,一心一意的走進藝術。誠如老子所言“少則得,多則惑”。
當天下午3時,在西湖畫會二樓展廳舉行了雅集座談,座談會由謝海主持,嘉賓泉子、莫曉衛(wèi)、王犁、孫霖、吳東洲、羅方華、樓玉華、張利亞、鄧晃煌、周明雍、孫健、成軍、謝志榮、周高輝等及西湖畫會章耀、陳經(jīng)、余久一、金心明相繼在座談會上發(fā)言,大家談及與戴少龍的交往,對戴少龍作品的思考與解讀。
據(jù)悉,本次展覽由西湖畫會主辦,西湖畫館、西湖書舍、西湖畫叢協(xié)辦,將持續(xù)至12月16日。
33cm×68cm,紙本水墨,2016年
33cm×68cm,紙本重彩,2016年
33cm×68cm,紙本重彩,2015年
33cm×68cm,紙本水墨,2015年
33cm×68cm,紙本水墨,2015年
33cm×68cm,紙本重彩,2014年
33cm×68cm,紙本重彩,2016年
33cm×68cm,紙本重彩,2015年
33cm×68cm,紙本重彩,2015年
33cm×68cm,紙本水墨,2016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