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圖書:《老子》 閱讀時間:2016年12月1日 閱讀狀態(tài):上班地鐵路上1小時 讀完 閱讀理念:帶一本書上路 閱讀方法:速讀+略讀+關鍵詞讀書法 閱讀訴求:《老子》是道家哲學思想的來源。 核心關鍵詞:道、德、無為、無不為、上善、玄德、玄同、玄妙 高頻詞:圣人、民、欲、玄、樸、知、得 讀《老子》,閱讀目的是了解道家思想,這本書是中國第一本真正的完整的哲學書,老子哲學與古希臘哲學一起構(gòu)成了人類哲學的兩座高峰,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學思想而被尊為“中國哲學之父”。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并與儒家和后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gòu)成了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內(nèi)核。 對應的我正在讀胡適的北大哲學課的《希臘哲學》部分,想對比看下兩種哲學的區(qū)別,為何能獲得如此地位。另外也在讀《希臘神話》,可以更好地從神話角度去了解希臘。 莊子繼承了老子,寫了《莊子》,讀完《老子》,也要快速泛覽下《莊子》,《老子》《莊子》是道家最主要的著作,這兩本書讀完就可以大概了解道家的思想面貌了。 說回《老子》,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上篇為道,下篇為德。共81章,是中國第一部完整的哲學著作。九是個位最大的數(shù),九九八十一,不知道這個81是不是有這種玄妙?!段饔斡洝芬彩?1難,不知道是不是受其影響。總之這個81還是挺值得琢磨的。 《老子》這本書看著字都認識,也挺簡單,組合到一起就是深奧的哲學。讀這本書的感受用老子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的感受?!拔嵫陨跻字?,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边@本書著實不好懂,所以想一遍攻克基本上沒有可能,所以我用1小時的快速閱讀,整個地閱讀下來,一邊讀一邊看老子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思想脈絡是什么。其次我去印證我的知識認知,把大概能懂的感覺說的好的句子都摘抄下來。先把這部分掌握了,不能明白的也許是缺乏學力,也許是缺乏閱歷,留給后面去解決。 采用的是關鍵詞閱讀法,也就是看這本書都講了哪些關鍵詞,哪些詞經(jīng)常出現(xiàn)。比如老子的核心價值觀的詞首先是道、德,其次是善。道是大道,德是玄德,善是上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老子》第一句就講道,但道怎么解釋呢?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你自己體會下什么是道?孔子講天道,老子講的道是天地母,這個道要比孔子理解的那個道還大。那道又是怎么轉(zhuǎn)化的呢?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世界有四大,按照道,天,地,人排列?!兑捉?jīng)》里也不過是天地人三材。這個道多了一個維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提供了從人到道的學習路徑,老子講自然不為誰生,反而是最恒定的。所以道法自然。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關于天道和人道,老子是這么闡述的,大家自己感受下。老子以道開始,以道結(jié)束,可見這個道是他最核心的思想觀。 再說德,這個德是什么呢?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這段話的重要性在于,從道到德的關系過渡。當然也揭示了治邦安民的策略是愚民而不是明民的道理。這個和儒家的《大學》中的明明德和親民(新民)的觀念是不同的??鬃又v君子之德,老子講的德卻不同。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這是老子解釋的玄德,有意思的是同樣的話,《老子》里對玄德的話重復說,可見對其重視。但是要解釋這個玄德,于我還并非易事。至少要去明白這個“玄”。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劉備很厲害,因為劉備字玄德,顯然他領悟到了玄德的精髓了。可惜不能問問他了!說到玄德,我又想到歷史上有個錢玄同。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錢玄同這個名字也許也是來自于《老子》,我們接著說回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老子把德分上下,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他把道,德,仁、義,禮依次按高低排序。顯然老子遵奉的“道德”高于了孔子的核心價值觀“仁義禮”,至少老子是這么認為的。而且對仁義禮還是頗有微詞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大家知道孔子曾問禮于老子。老子道:“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無、所以榮、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順自然之理而趨,遵自然之道而行,國則自治,人則自正,何須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哉?津津于禮樂而倡仁義,則違人之本性遠矣!猶如人擊鼓尋求逃跑之人,擊之愈響,則人逃跑得愈遠矣!” 讀了這段話我們對“道法自然”更好理解了,不過也勸孔子別搞仁義禮樂了,不過孔子沒聽他的,也發(fā)展出了自己的儒家學說,同樣影響中國幾千年。 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關于德,老子和孔子的說法也很不一致。“以德報怨”我們都普遍接受但是卻不容易實行,老子并不認為這樣的德是善??鬃拥纳剖侵辽?,老子的善是上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說完善,然后說無為,無為現(xiàn)在理解為不做什么,實際上無為還有個無為而無不為。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學得越多,道卻越損,損到一定程度了,就無為了。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老子講究無為而化民,并非治民?!吧系虏坏拢且杂械隆?,不做反而有時候比做好。民智不一定好,民樸是一定好的。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我們平常常說明智,明智老子這么解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并自知才叫明智。接來下我們再來看“知”。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老子說不出戶,知天下。圣人厲害了,可以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這和我們說的“讀萬卷書,走萬里路”觀點很不同,對于我來說,還很難理解。 同樣老子經(jīng)常提到的是“圣人”,而孔子經(jīng)常提到的是“君子”。體會下,有什么不同? 《老子》中無數(shù)次也提到民。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對于民,他看透了很多,也提出很多化民的方法。(看前面)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少則得,多則惑。 我最近感受很深。 摘抄信息(認知的信息): 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德 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謂「玄德」。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善 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系聼o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無為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吾將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鎮(zhèn)之以無名之樸,夫?qū)⒉挥2挥造o,天下將自正。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是以圣人無為故無敗,無執(zhí)故無失。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學不學,復眾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民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得,不可得 少則得,多則惑。 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小國寡民的理想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其他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
|
|
來自: 發(fā)哥07domrg8zi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