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 術 小 史 - 錢選《洗象圖》 南宋末年 & 2016 我們曾經和大象有過特別緊密的關系。 上古時,中原地區(qū)也曾遍地竹林,象豹虎兕往來其間。春季,大象往沼澤覓食,在濕地上來回行走,人們就在大象行過后被踩得稀爛的泥地上耕種;還會馴養(yǎng)野象,出兵打仗時則出動象軍;一直到西漢,中原地區(qū)仍有許多大象,還會為皇帝備上專門的象車。后來中原地區(qū)溫度開始下降,野象棲地漸漸南退,唐時浙江一帶還有過大象,再到后來我們就只能在云南看見野象了。 然而大象依舊是人們心中的祥瑞動物,它們負重遠行,行為端正,謹慎鄭重,是“獸中之德者”。自中原大象罕見以后,南方朝貢時都會往宮廷里送去大象,所以皇家就有了飼養(yǎng)大象的習慣。 明清時候,每年六月六,宮廷鑾儀衛(wèi)的象群會從宮里來到宣武門外的護城河里洗澡。民間來看大象洗澡的人能把護城河兩岸圍一個滿,“千錢更賃樓窗坐,都為河邊洗象來”,有錢人甚至會出高價錢租下就近的地方觀賞。 “洗象”的習俗其實來自佛經里的典故,“洗象”即“掃象”,也有“掃相”的意思,指的是破除對一切名相的執(zhí)著。普賢菩薩的坐騎是六牙白象,過峨眉山時,也曾在山上洗象。總之,能為大象洗浴對于那時候的人們來說,是一件神圣事情,“洗象”也成為了長久以來畫家們喜歡的題材。 韓非子解釋“象”字的時候說,“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 大意是,人們很少見到活生生的大象,只能根據大象的骸骨,在腦海中想象大象生時的形態(tài),所以人們就把自己對外物形態(tài)的意想稱作“象”。 這或許也是“洗象”的目的吧,就像王弼說的,“立象以盡意,而象可忘也?!?/p> 霍去病墓里的石象,只有簡單的輪廓,沒有細節(jié)與修飾,卻格外簡潔樸拙。 漢代銅象。漢代時候,人們還能夠較為輕易地看到大象,刻畫出的大象雖然拙笨簡單,卻雄渾厚重,特別真實,反而更加貼近現實中大象給予人的感覺。 清《皇朝禮器圖冊》中的寶象,大象背上馱“寶瓶”,瓶里還有花卉裝飾,寓意“太平有象”,也是常見于畫的題材?!疤煜绿?,五谷成熟”。太平有象即天下太平、五谷豐登的意思,是中國工藝美術中關于象的常見創(chuàng)作形制。 -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