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句】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全詩】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1) 清·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2)。 茍利國家生死以(3),豈因禍福避趨之(4)?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5)。 戲與山妻談故事(6),試吟斷送老頭皮(7)。 【注釋】 (1)這首詩就是林則徐從西安動身去伊犁、告別家人時寫的??谡迹褐缸髟姴淮虿莞?,隨口吟誦出來。“家人”,不止一人,這里以妻子作為主要對象。(2)再竭:還要盡力?!恫軇フ搼?zhàn)》:“再而衰,三而竭?!彼ビ梗褐缸约荷眢w衰弱,能力平庸。(3)“茍利”句:《左傳·昭公四年》記載,鄭國大夫子產(chǎn)因實行田賦制度的改革而遭人誹謗,子產(chǎn)說:“何害?茍利社稷,死生以之?!鄙琊?,指國家。之,指代田賦制度。林則徐詩中,“以”后省略“之”字,此“之”代“抗擊外來侵略”。(4)“豈因”句:這句說,怎么能因為是禍,就趕快避開;因為是福,就趕快迎上去呢?在這里應看作復詞偏義,偏指“禍”。(5)養(yǎng)拙:是守本分,不顯示自己的意思。(6)山妻:古時對自己妻子的謙稱。故事:舊事,典故。(7)“試吟”句:作者自注:宋真宗聞隱者楊樸能詩,召對,問:“此來有人作詩送卿否?”對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愛吟詩。今日捉將官里去,這回斷送老頭皮?!鄙洗笮?,放還山。東坡赴詔獄,妻子送出門,皆哭,坡顧謂曰:“子獨不能如楊處士妻作一首詩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老頭皮:就是老頭兒。 【賞析】 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英國用兵艦大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清朝道光皇帝嚇破了膽,匆忙割地賠款,簽訂不平等條約,并將堅決禁煙、抗擊英軍的林則徐貶戍新疆伊犁。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林則徐自西安起程赴伊犁,臨行前作此詩留別家人。 首聯(lián)寫自己長期擔當重任,早已精神疲憊,再做下去肯定支持不住?!傲ξⅰ薄叭沃亍毙纬闪Σ粍偃蔚拿?。這是自謙,也有一些在內外攻訐下的消沉。聯(lián)系下文看,謫居就不必去做力不勝任的事了,也是寬慰。第二聯(lián)是傳誦的名句,林則徐自己也很欣賞,時常吟誦。鄭國子產(chǎn)曾用“茍利社稷、生死以之”來表示自己實行改革的決心。林則徐將子產(chǎn)的話用進詩里,表示對禁煙抗英的堅信,表現(xiàn)出堅定的愛國立場。第三聯(lián)寫到這次充軍伊犁,因為有前面的鋪墊,這里就說這種處分對于已不堪重任的他正合適,這里面含有一種憤激之情。“厚”“宜”都是反語。但可安慰家人。最后一聯(lián)用蘇軾赴詔獄的事,表示對家人的安慰,也表現(xiàn)出坦蕩豁達的心胸。 【作者簡介】 林則徐(1785一1850),字元撫,一字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士。官至江蘇巡撫,湖廣總督,后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赴廣東查禁鴉片。1839年,他在虎門當眾銷毀鴉片二萬箱,揭開了中國近代反帝斗爭的第一頁。但是清政府屈服于帝國主義的壓力,竟將林則徐撤職查辦,并于1842年將林則徐充軍伊犁。著有《云左山房詩鈔》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