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 整天在緊張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課題,心很浮躁,該如何靜下心來? 答 浮躁的原因是你想得到一個什么,想研究出來一個什么。為什么會急躁?因為我們有得失之心。 得失之心處事難, 不得不失自坦然。 回歸無求得自在, 原來心安一切安。 這是我寫的修行中的體會。我會努力地去做,因為佛說要負責任。如果我今天在學者的位,如果我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wù),那就盡自己的力量去完成它。至于職稱評上評不上,我不管它。我只要因地努力,果上,就隨緣了。 今天即使評不上職稱,起碼我還有飯吃,還不用去討吃要飯。這也是應(yīng)該很慶幸的,很有福報的。所以,當你拋開這些的時候,你才會走得越來越輕松。其實你不求名的時候,名就來了。當你有求就會很苦,很累。 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有人說:“你看看,你辛辛苦苦地培養(yǎng)了這些學生,到時候很多還是要走,你是咋想的?” 我說:“飄去的是云,留下的是天,天還是那么湛藍。流來的是水,流去的還是水,一切順其自然。沒有得就沒有失去的痛苦,要求自己的只是奉獻?!?/p> 我就是這樣想的,這就是修行。你是學者,還是佛學者。我是反過來——學佛者。學佛者的心態(tài)完全不一樣。你今天給我個普壽寺,我敢領(lǐng)導。如果你不給我,我就會像儒家所說的:獨善其身。當有了機會,我們就好好地給國家和人民做貢獻。 這就是佛教里說的菩薩的精神。做一位菩提行者,就是要努力地完成自己的當下去利益別人,從利益別人當中不斷地完善自己,所以我們很自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