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標(biāo)題 成語解釋 暗中摸索 摸索:尋求,探索。在黑暗中尋找。后比喻沒有人指導(dǎo),獨(dú)自鉆研。 出處:唐·劉餗《隋唐嘉話》:“許敬宗性輕傲,見人多忘之?;蛑^其不聰。曰:‘卿自難記,若遇何(何遜)、劉(劉孝綽)、沈(沈約)、謝(謝眺),暗中摸索者亦可識之。’” 得失在人 指人生的勝利失敗就取決與本人的努力與否。強(qiáng)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dòng)性。 將勤補(bǔ)拙 以勤奮彌補(bǔ)笨拙。 出處:唐·白居易《自到郡齋題二十四韻》:“救煩無若靜,補(bǔ)拙莫如勤?!? 開花結(jié)果 原指經(jīng)播種耕耘后有了收獲?,F(xiàn)比喻工作有進(jìn)展,并取得了成果。 出處: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五十:“開花結(jié)果自馨香?!? 駑馬十駕 原意是駿馬一天的路程,駑馬雖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達(dá)。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學(xué)習(xí),也能追上資質(zhì)高的人。 出處:《荀子·勸學(xué)》:“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事在人為 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條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觀努力如何。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為耳,彼朽骨者何知?!? 芝草無根 比喻人的成就,沒有任何幫助,出于自己的努力。 自給自足 給:供給。依靠自己的生產(chǎn),滿足自己的需要。 出處:《三國志·魏志·步隲傳》:“種瓜自給。”《列子·黃帝》:“不施不惠,而物自足?!? 自力更生 更生:再次獲得生命,比喻振興起來。指不依賴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來,把事情辦好。 出處:聞一多《組織民眾與保衛(wèi)大西南》:“我們?nèi)嗣衲芤宰粤Ω姆绞綇?qiáng)起來了?!? 自強(qiáng)不息 自強(qiáng):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覺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處:《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自求多福 求助自己比求助他人會得到更多的幸福。 出處:《詩經(jīng)·大雅·文王》:“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自食其力 依靠自己的勞動(dòng)所得來生活。 出處:《禮記·禮器》:“食力無數(shù)?!标惡萍f:“食力,自食其力之人?!? 求人不如求己 仰求別人,不如自己努力。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薄段淖印ど系隆罚骸霸谷瞬蝗缱栽?,求諸人不如求之己?!?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付出一份勞力就得一分收益。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沒有什么辦不到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