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里最早看的是《西游記》,小學二年級看的,之后是《水滸傳》和《三國演義》,具體年代記不清了,反正是小學畢業(yè)之前。初中的時候開始看《紅樓夢》,頭疼,看不懂,就擱下了。高中和國內(nèi)上大學期間幾乎看遍了自己能搜尋到的雜書,就是沒有繼續(xù)看《紅樓夢》,因為情節(jié)通過電視劇都了解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知道人生總有某個階段是極度孤獨的,而能排遣這種孤獨感的東西不多。 出國之后的第二年,生活穩(wěn)定下來,精神開始寂寞,確切地說是饑餓。當時的宿舍就坐落在施瓦本地區(qū)的某個小山上,靠著一片原始森林,森林邊緣是大塊的草地和湖泊,我就窩在那13平米的小屋里再讀《紅樓夢》。這一讀就忘了晨昏晝夜,甚至四季更替,我只記得在青草茂密的盛夏,芳草凄凄的秋天,白雪皚皚的冬季都讀過,也不知道讀了幾遍,直到有一天我合上書本,對自己說“結(jié)束,就這樣吧!” 德國大眾汽車的廣告詞是“VOLKESWAGEN, DAS AUTO”,翻譯過來就是“大眾,汽車”,我想說的是“《紅樓夢》,文學,中國文學”。 扯遠了!看這些漂亮的盤子吧!作者趙惠民,盤子直徑8.5英寸,折合21.6厘米,出品日期1987-1989,第一個編號是國際間限量收藏盤的統(tǒng)一編號,第二個漢語編號確指這只盤子。 《紅樓夢》里我最喜歡的章節(jié)是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館聯(lián)詩悲寂寞” 賈母因見月至中天,比先越發(fā)精彩可愛,因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em> 。。。。。。 正說著閑話,猛不防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著這明月清風,天空地凈,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默相賞。 。。。。。。 只聽桂花陰里,嗚嗚咽咽,裊裊悠悠,又發(fā)出一縷笛音來,果真比先越發(fā)凄涼。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靜月明,且笛聲悲怨,賈母年老帶酒之人,聽此聲音,不免有觸于心,禁不住墮下淚來。 僅此一段,可知賈母才情,在十二釵之上遠矣!等到湘、黛二人詠出“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于我已將本書的感情推上最高潮,即使后四十回佚失,也沒那么遺憾了。 后四十回雖是續(xù)筆,也不乏精彩之處,第一百二十回賈政扶賈母靈柩,回金陵安葬,回程在船上見到有人跪拜,剛認出來是寶玉,卻被一僧一道拖曳而去,賈政不顧天雪地滑,出來追趕,但見天地間白茫茫一片,哪里還有蹤影?讀至此處,為人子,不禁痛哭一場。 這一篇哪里是寫收藏?完全跑題了。不過有幸還收藏到第二套《金陵十二衩》,待有時間也發(fā)上來,再跟大家探討這套瓷盤的細節(jié)和購藏心得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