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星云大師 請帶著以下問題完成今天的早課,并記得在“日行一善共修”群里跟善友同修們討論交流哦! 古人曾說:“汝果欲學(xué)詩,功夫在詩外?!逼鋵嵜踩绱耍挥袇⑵屏嗣^,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名利對嗎? 一念頓悟,可以看淡放下身心,解脫自在;一念生迷,會作繭自縛,掀風(fēng)起浪不得安寧。 做人要當(dāng)提起時提起,當(dāng)放下時放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時侯,就會感到不便。對于名利富貴放不下,生命就在名利富貴里耗費;對于悲歡離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歡離合里掙扎,不得安了。 禪宗有一個曹山禪師,他受法后,放浪于江湖。后來他住于撫州吉水山,改名為曹山,法席更盛,學(xué)徒不下一千二百人。南平鐘陵王聽到他的盛名道譽,派專使三請而不肯答應(yīng)。南平鐘陵王大怒,對專使說道:“請不到曹山大師來見我,你就不必回來了?!睂J共坏靡?,苦苦哀求曹山禪師道:“禪師,您若不赴王旨,弟子舉家生命不保?!?/span> 曹山禪師聽后說道:“專使不必憂慮,我有一偈面呈大王,必保無事。”偈云:“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見之猶不顧,郢人何得苦追尋。”南平鐘陵王看偈后,遙望吉水山頂禮道:“弟子今生決不再妄求一見曹山大師?!?/span> 有的人唯恐他人不知,急于廉價出售;有的人唯怕人知,隱藏陸沉。曹山禪師雖不出山應(yīng)世,卻能影響當(dāng)?shù)?,令世人起恭敬仰慕之心,此亦禪門所謂道風(fēng)也。 很多人認(rèn)識不到這一點,依然在急急奔忙,追名逐利,想要讓眾人都知道自己。卻不知,他們本就選錯了方向,因此雖然努力,但卻不得所要,還是寂寂無聞。反而是那些不在意這凡塵名利的,更加為人崇拜。如不信,看看曹山禪師,他不為名利,但卻受世人敬仰,那些整日奔波于名利的,反倒寂寂無聞。 古人曾說:“汝果欲學(xué)詩,功夫在詩外?!逼鋵嵜踩绱?,只有參破了名利觀,才能夠得到真正的名利。如果一心想著名利,費力鉆營,那么即使付出再多,也難有收獲。 曹山禪師有一次正與大眾勞動服務(wù),看到道友遠(yuǎn)遠(yuǎn)走來,就拄著鋤頭不動,站在那里。道友走近問:“你是不是太累了?”禪師說:“我還沒有開始工作,怎么會太累了?”禪師的意思是相對于過去,他更在意當(dāng)下和未來。如果從過去的延承角度講,他有可能是累了,但對于當(dāng)下和未來來說,他還沒有開始干活,自然不會累。 很多人都執(zhí)念于過去,將過去的一切煩惱郁結(jié)都記在心中,從而弄得現(xiàn)在的心情很差,無法正確面對未來。這樣的人,就應(yīng)該好好體驗下禪師的話了。相對于過去,我們是煩躁的、不順利的,但相對于沒開始的未來,我們應(yīng)該用最好的姿態(tài)去面對,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獲得美好的未來。就像禪師說的那樣,對于過去他是累的,但對于未來,他還很輕松。這樣的態(tài)度,才是最好的。 如果一味活在過去,那么不僅過去不快樂,現(xiàn)在不快樂,未來也必然不會快樂。所以,做人要灑脫,要懂得放下,更要懂得衡量利弊。對于未來來說,過往的不順利就是弊端,是必須要忘記的。 各位善友同修,我們明天早課繼續(xù)分享星云大師的開示“佛法的真諦, 不在打坐,也不在誦經(jī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