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里耶簡牘形式豐富,行款布局多樣 這一特色在已面世秦簡中是最突出的??磥?,秦代供官府文件書寫的牘板尺寸有許多種,使用時根據(jù)所書內(nèi)容選擇不同尺寸的簡片牘板:字?jǐn)?shù)少的寫在較窄牘上,字?jǐn)?shù)多的選較寬木牘書寫。也有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選用不同簡牘者,因而不少寬木牘上只書少量字跡。 1.寬牘類。一是密排型,字?jǐn)?shù)較多,分?jǐn)?shù)行書寫,布字茂密,一般書寫較工整,講究秩序感。二是疏散型,文字分行排列,每牘書寫數(shù)字到數(shù)十字,牘面大、字?jǐn)?shù)少,字間較空疏,但亦追求布白著字的整齊感。有些牘則分欄安排文字,也顯得牘面布字寬綽。三是隨意型,寫得較潦草,整篇看上去不太在意整齊嚴(yán)謹(jǐn)?shù)男锌畈季?。有的只在牘的左部書一行,右部大片空白,?yīng)是出于文本格式的需要。不過,即便是隨意的行款也大體依循公文體制。習(xí)字牘因是練字,不必考慮章法上的安排。還有少數(shù)牘,正寫、倒寫字跡同處一牘,且各位于同一牘面的對角上,如簡8-767(正)。這一現(xiàn)象也常出現(xiàn)在練字牘上。 2.窄簡類。1至2厘米左右的木簡是里耶第8層主要的簡牘寬度。寬1厘米的簡片一般書一行。也有書兩行者,如8-762、8-777、8-1031等簡,這與同尺寸竹質(zhì)簡一簡一行有所不同。寬2厘米左右的窄牘寫一兩行的居多。也有寫四行的,像8-974號簡,其字徑極小。因一牘一事,字間距一般字多則密、字小則稀。文字少時,一般書于牘板中部或右部。 3.異形牘類。如8-455號木方,高12.5厘米、寬27.4厘米,牘面巨大,可算目前所見最大秦牘。其文字布局與常規(guī)牘正相反:上下兩欄著字,每欄約32行字,整牘行款、布局都比較整齊。(下圖為該牘局部)
來源:《中國書畫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