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八”指從國際傳至我國通用的“三八婦女節(jié)”,即每年的3月8日為婦女的節(jié)日。不巧另有貶義,專指好捕風捉影,缺少女人味的八婆。通常前面帶一個“臭”字或“死”字,是很難聽的民間用詞,類似于“十三點”“臭老九”等。 聯(lián)合國從1975年國際婦女年開始,每年于3月8日舉辦活動慶祝國際婦女節(jié)。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成立后正式將3月8日定為婦女節(jié),并舉行各種形式的慶祝活動。 大陸人見臺灣人喜用“三八”形容女性舉止輕浮、做事魯莽、瘋瘋癲癲,遂以為該詞源于粵語或閩南話,實則不然?!叭恕蹦说赖刂性~匯。劉福根著《漢語詈詞研究》,梳理“漢語罵詈小史”,內(nèi)列“三八”條目,釋為:“俗謂素性生硬、作事乖張,曰‘三八’。典出〔元〕元懷《拊掌錄》:‘北部有妓女,美色而舉止生梗,人謂之生張八?!苤翼剩┢蛟娪冢ㄎ海┮?,野贈之詩云:‘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座客大發(fā)一噱。”魏野因排行第三,自稱“魏三”?!叭恕奔春喿浴拔喝?、“生張八”。 宋代中原地區(qū)百姓大量移民閩、粵,遂將家鄉(xiāng)俗語“三八”帶到此地,最終越過海峽、傳到臺灣,成為臺灣“省罵”。罵人也講性別對等,臺灣又用“半生頭”專罵男性,意與“三八”相近,亦源于“半生半熟”之語。而在大陸,“生張熟魏”不載現(xiàn)代漢語辭典,成語詞典尚存。隨著兩岸交往日深,“三八”方有返鄉(xiāng)之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