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80后知識青年,我來自農(nóng)村,確切的說來自一個小山村。山里面封閉的信息來源和靜謐的環(huán)境因素,與現(xiàn)在處于大城市中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那個年代,父母的文化水平也很低,父母中間有的只認識幾個字,甚至有一些文盲。而我的父母,媽媽小學沒畢業(yè),爸爸初中畢業(yè)。雖然說,只是在這個家庭中匱乏,但我從小的學習動力也并未受到多大影響。分析原因,倒是有幾點可以借鑒之處。 
 
 說來慚愧,那個時候我們村還沒有幼兒園,上一年級前有個學前班,還記得,我們上小學的黃泥房子是父母小時候就讀學校,到了四年級,鑒定為危房,我們在輾轉(zhuǎn)中完成了小學生涯。 
 當時我就想,我們條件這么辛苦,老師也跟著我們一起受苦。為了上個學,我們經(jīng)常在簡陋的屋子里朗朗讀書,而外面是傾盆大雨的夏天,里面則是盆盆罐罐放滿。有時候泥房頂上的瓦片蟲掉下來,掉到老師的脖子里,學生的臉上,那種痛,比咬牙讀書苦多了。 
 
 這是因為有了艱苦的學習體驗,我們才更珍惜學習時間。老師也嚴加管教,因為知道生活的不易,知道知識對我們這幫小屁孩人生的意義。記得我的小學林老師每天一早騎著自行車從十里外趕來,陪我們一起,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學習。 
 我們這個班的孩子雖然長在農(nóng)村,學習條件差,但大多數(shù)都考上了大學。我想林老師也該感到欣慰了。 
 
 這個世界,很多時候,你越擁有的東西你越不珍惜。比如現(xiàn)在城里的孩子大把的時間和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當然只是一部分孩子。家長若是有心,給孩子講講我們那個年代艱苦的求學故事,那么管教對于孩子來說,沒有不忍心只有不愿意。 
 
 想想當年的歲月,因為條件艱苦,老師的管教嚴厲些,促使我們學習用心些,當初所有的恐懼和怨恨到現(xiàn)在都變成了滿滿的感動和感謝。越是窮人家的孩子,越要破釜沉舟,化壓力為動力,努力學習?,F(xiàn)在越是覺得辛苦,越要讓孩子們學習我們當年的吃苦精神,等到他們學業(yè)有成,自會明白什么是真正充實的人生。 
 
 
 我們家孩子學興趣班,我非逼著他堅持下去,一年兩年后,再問他是否喜歡。不堅持怎么知道學鋼琴原來可以這么美妙,不堅持怎么知道閱讀對陶冶情操的重要,不堅持怎么知道原來吉他會越練越好。 
 要教會孩子的是,吃得起苦,堅持下去,學習的動力自然就會降臨。 陽光學習網(wǎng)關注孩子的成長,歡迎點擊登錄,在線一對一輔導,就找陽光學習網(wǎng) | 
|  | 
來自: 恩典01u0ffcfps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