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強渡大渡河 安順場邊孤舟勇 踩波踏浪殲敵兵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紅軍長征從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會理至西昌大道繼續(xù)北上,準(zhǔn)備渡過大渡河進入川西北。蔣介石急令第2路軍前線總指揮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進擊;令川軍第24軍主力在瀘定至富林(今漢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擊;以第20軍主力及第21軍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區(qū)推進,加強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企圖憑借大渡河天險南攻北堵,圍殲中央紅軍于大渡河以南地區(qū)。 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寬300米,水深流急,兩岸是險峻的群山,地勢險要,大部隊通過極其困難。5月2 4日晚,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第1師第1團,經(jīng)80多公里的急行軍趕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順場。此地由川軍2個連駐守,渡口有川軍第24軍第5旅第7團1個營筑堡防守。當(dāng)晚,紅1團由團政治委員黎林率第2營到渡口下游佯攻,團長楊得志率第1營冒雨分三路隱蔽接近安順場,突然發(fā)起攻擊,經(jīng)20多分鐘戰(zhàn)斗,擊潰川軍2個連,占領(lǐng)了安順場,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劉伯承、聶榮臻親臨前沿陣地指揮。紅1團第1營營長孫繼先從第2連挑選17名勇士組成渡河突擊隊,連長熊尚林任隊長,由帥士高等4名當(dāng)?shù)卮[渡。7時強渡開始,岸上輕重武器同時開火,掩護突擊隊渡河,炮手趙章成兩發(fā)迫擊炮彈命中對岸碉堡。突擊隊冒著川軍的密集槍彈和炮火,在激流中前進??旖咏鼘Π稌r,川軍向渡口反沖擊,楊得志命令再打兩炮,正中川軍。突擊隊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奮勇沖殺,擊退川軍的反撲,控制了渡口,后續(xù)部隊及時渡河增援,一舉擊潰川軍1個營,鞏固了渡河點。隨后,紅1軍團第1師和干部團由此渡過了被國民黨軍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 五、飛奪瀘定橋 晝夜兼程二百四 猛打窮追奪瀘定
1935年5月20日,紅一軍團先遣師到達大渡河西岸,并迅速占領(lǐng)了小鎮(zhèn)安順場,計劃在此強渡大渡河。 這時,蔣介石住在昆明指揮其部圍堵紅軍,并親自策劃了南追北堵的“大渡河會戰(zhàn)”,妄圖使紅軍走太平天國的石達開之路。他的圍堵計劃是:令川軍扼守大渡河沿岸等地,又令薛岳、周渾元及滇軍向金沙江尾追,企圖將中央紅軍圍殲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礱 江以東地區(qū)。 在他的親自指揮下,敵人放火燒了安順場,并將所有的船只拉到河對岸毀掉。老百姓在國民黨的宣傳煽動下,均躲藏起來。紅軍到達河邊時,安順場空空如也。 林彪、聶榮臻站在高處俯視河岸,發(fā)現(xiàn)安順場渡口的3只船有一只拴在南岸,驚喜交加。 原來,這一只船是四川軍閥劉文輝下屬營長賴執(zhí)中和他妻子過河探親接客而拴在南岸的。賴執(zhí)中沒有料到紅軍來得這么快,過河不久就被紅軍連人帶船俘獲了。 為了迅速過河,林彪與聶榮臻當(dāng)即下令紅一團迅速組織突擊隊強渡,并對渡河作了周密的布置。在南岸強大火力的掩護下,突擊隊開始強行渡河。 渡河勇士頂著彈雨,經(jīng)過兩小時的搏斗,終于爬上了北岸。他們快速地占領(lǐng)了灘頭陣地,接著撲向敵人工事內(nèi),消滅了守敵,繳獲了槍支。然后,他們又緩慢攀登到一座可以俯瞰敵人陣地的峭壁上,乘守敵還未發(fā)覺,架起機槍,突然向沿江守敵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 紅軍的這一著,敵人未料到。他們怕死,迅即撤到第二道防線,然后又撤到第三道防線。 敵人退遠(yuǎn)了,紅軍勇士們便派人把北岸的3只船送回南岸。3只船一次可渡240人,頭兩天,3只船日夜渡人,紅一軍團的第一師全部運到了北岸。到了第三天,河水越流越急,擺渡越來越困難,運一船人需要4個小時。如按這個速度運南岸的紅軍,需要幾個星期的時間才能渡完。 紅一軍團的全部人馬涌進安順場后,因后面?zhèn)纫聿筷?、輜重隊和后衛(wèi)部隊人員較多,蔣介石派空軍對江邊的紅軍進行狂轟濫炸,使紅一軍團受了一些損失。由于國民黨的追擊部隊也加快了進攻紅軍的步伐。他們兵分兩路,一部分從東南方向趕來,另一部從北面進逼,情況變得十分危急。 在這緊急時刻,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陸續(xù)到達江邊,親自指揮戰(zhàn)斗。 根據(jù)毛澤東的意見,紅一軍團的紅一師和陳賡、宋任窮領(lǐng)導(dǎo)的干部團渡到大渡河對岸,仍由劉伯承、聶榮臻領(lǐng)導(dǎo),從東岸北上。林彪率紅二師和紅一軍團團部和紅五軍團,火速從大渡河西岸趕向瀘定橋。 23日清晨,林彪、聶榮臻向紅四團下令:“分兵沿岸向瀘定橋方向前進,并迅速奪取瀘定橋?!?/font> 已經(jīng)過河的紅軍部隊也同時向北推進。兩岸紅軍都能清楚地看清對方,而且都以最快的速度向瀘定橋方向飛速前進。 許多紅軍戰(zhàn)士腳上沒有穿鞋,他們在又是砂石,又是棘荊的峽谷山路上行軍,非常困難,但為了奪取瀘定橋,他們將一切困苦置之度外。 行軍的第二天,右岸的部隊因川軍在路上構(gòu)筑了工事,前進受到阻攔。為了前進,并與左岸部隊同時到達瀘定橋,紅軍必須消滅這股敵人。劉伯承、聶榮臻當(dāng)即下令向敵人陣地發(fā)起猛攻,堅決消滅阻攔的敵人。經(jīng)過一陣激戰(zhàn),紅軍掃清了前進的障礙。 西岸部隊也堅忍不拔地快速向前推進。 不久,西岸部隊發(fā)現(xiàn)對岸有增援的白軍。林彪判斷:這是前來與紅軍爭奪瀘定橋的一股敵人。為了先于敵人趕到瀘定橋,5月23日,林彪又向走在前面的紅二師第四團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下達了25日必須奪取瀘定橋的命令,并在命令中說:“你們要以最高的速度行軍和機動手段去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任務(wù),你們在此次戰(zhàn)斗中,要突破過去奪取遵義和五團奪取鴨溪一天走160里的記錄。你們是火線上的英雄,紅軍中的模范,相信你們一定能完成這一任務(wù)。我們準(zhǔn)備慶祝你們的勝利?!?/font> 從安順場到瀘定橋,有320里。紅四團像一陣風(fēng),展開了飛行競走,呼呼往前趕。 25日早上6時,第四團到達瀘定橋。 瀘定橋系四川通往西康、西藏的橋梁,長約100米,橫跨大渡河。橋由13根鐵鏈組成,兩邊各兩根為橋欄,底部并排9根鐵鏈為橋面,面上鋪有木板,橋東端即為瀘定縣城的西門。橋上面的木板已被敵人拆掉,只剩下孤零零的鐵索,空蕩蕩地懸在高空。橋下紅褐色的急流,震耳欲聾。 據(jù)陳云在一篇回憶長征的文章中說,紅軍到達瀘定橋并占領(lǐng)橋頭后,后到的林彪迅速召集部下開了一次緊急會議,研究部署奪橋方案,他還要求奪橋部隊要勇往直前,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根據(jù)林彪的部署,紅四團的負(fù)責(zé)人王開湘、楊成武在第二連挑選了幾名骨干成員,組成突擊隊,由連長廖大珠率領(lǐng)負(fù)責(zé)奪橋。奪橋英雄們背插馬刀,腰系手榴彈,手持短槍,然后用手抓住鐵索,搖搖晃晃地向前移動。 紅四團還組織了一批精干射擊手,用數(shù)挺機槍組成強大的火力,對奪橋突擊隊進行掩護。 勇士們冒著彈雨,不顧一切地向前移動。終于,他們接近了對岸,這時只剩下18名勇士了。第一個到達對岸的紅軍戰(zhàn)士,迅速將手榴彈扔向守敵的工事,工事被炸塌,敵軍官慌了,連忙下令澆煤油到鐵索上未拆下來的幾塊木板上,并挖斷索基,鐵索上馬上燃起了大火。 紅二連的勇士們不顧一切地沖向?qū)Π?,并迅即撲滅了大火?/font> 敵人見勢不妙,慌忙逃命,而且邊逃邊放火燒瀘定城內(nèi)的糧倉、彈藥庫、民房。 不一會,先期過河的紅一團也追上來了。他們從側(cè)面攻擊逃跑時殘存的敵人陣地,敵人死的死,傷的傷,沒有跑的當(dāng)了俘虜。這樣,紅軍全部順利地渡過了大渡河。 戰(zhàn)斗結(jié)束后,中央軍委和紅一軍團先后嘉獎了紅四團和奪橋突擊隊的英雄們。 對于林彪的紅一軍團強渡大渡河的功績,毛澤東曾多次贊揚。1935年10月,他在名詩《七律·長征》中,寫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之句,記敘了這次戰(zhàn)斗的艱險、激烈,頌揚了紅一軍團指戰(zhàn)員的英雄壯舉。1936年,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友好人士斯諾時,又一次談到了紅一軍團奪取大渡河的戰(zhàn)斗,他說: 強渡大渡河是長征途中最關(guān)鍵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敗了,它就很可能被消滅。這種命運,在歷史上早有先例。 ……安順場和瀘定橋的英雄們,由于突出的英勇而被授予中國紅軍的最高獎?wù)隆t星獎,后來我在寧夏見到他們之中的一些人,我對他們年齡之輕感到驚奇,因為他們?nèi)荚?font style="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25歲以下。 1936年,參加過長征的老一輩革命家陳云在巴黎出版的《全民月刊》上發(fā)表的文章《隨軍西行見聞錄》中,對林彪率領(lǐng)紅一軍團奪取瀘定橋的驚天之舉,也作了極高的評價,他還興奮地說:“紅軍之全部渡過瀘定橋,確為紅軍的莫大成功。如紅軍不能過橋,則安順場渡河至北岸之一師,勢將孤軍作戰(zhàn),而南岸之紅軍主力則必走西康。西康則系游牧區(qū)域,糧食宿營,兩感困難。而國民黨軍進剿則以雅安為后方,追剿部隊雖感困難,但有后路接濟,紅軍則極難克服困難也。今紅軍全部渡河,自此川陜甘青幾省均將為紅軍活動之地區(qū)矣。” ![]() 六、包座戰(zhàn)役 掃清北上障礙 打開甘南通道 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1935年8月3日,紅軍總部制定了夏洮戰(zhàn)役計劃,將紅軍分成左右兩軍:在卓克基及其以南的地區(qū)的第5、9、31、32、33軍為左路軍,由朱德、張國燾率領(lǐng),經(jīng)阿壩北進;在毛兒蓋地區(qū)的第1、3、4、 30軍為右路軍,由徐向前、陳昌浩率領(lǐng),經(jīng)班佑北上。中央、中革軍委隨右路軍行動。(此時原紅一方面軍之第1、3、5 、9軍團已依次改為第1、3、5、32軍) 8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毛兒蓋召開會議,批評了張國燾西進的錯誤主張,決定以主力迅速占領(lǐng)以岷州為中心的洮河流域地區(qū),并以此向東發(fā)展取得陜甘。隨后,右路軍進入茫茫的若爾蓋大草原。紅軍將士以藐視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泥濘和饑餓,歷盡艱辛,終于在8月底以前到達班佑、巴西地區(qū),左路軍也于8月20日經(jīng)過草地到達阿壩。 班佑以東之上下包座位于松潘北部,群山環(huán)抱,地勢險要。守敵胡宗南部獨立旅第2團分駐上包座的大戒寺1個營、求吉寺2個營,兩處憑借山險林密,筑以集群式碉堡,構(gòu)成一個防御區(qū),卡在紅軍進入甘南的必經(jīng)之路上。胡宗南發(fā)現(xiàn)紅軍過草地北上,急令第49師由松潘以北的漳臘馳援包座,并在上、下包座至阿西茸一線堵截紅軍。 消滅包座之?dāng)?,開辟前進道路,是擺在右路軍面前的迫切任務(wù)。徐向前主動向黨中央建議,攻打包座的任務(wù)由紅四方面軍部隊來承擔(dān),并準(zhǔn)備采取圍點打援的戰(zhàn)法,求殲包座和來援之?dāng)?。具體部署是,以30軍第264團攻擊大戒寺之?dāng)常?/font>3 0軍主力第88師、89師埋伏在上包座西北的叢林中,準(zhǔn)備殲滅敵增援的49師;4軍第10師攻擊求吉寺之?dāng)?,其主力控制各要道,并隨時準(zhǔn)備出擊;以紅一方面軍第1軍為預(yù)備隊,位于巴西和班佑地區(qū)待機。 29日黃昏,部隊發(fā)起攻擊。經(jīng)一夜激戰(zhàn),紅軍掃清外圍據(jù)點,并攻占了大戒寺。殘敵退入大戒寺后山碉堡負(fù)隅頑抗,等待援兵。為誘敵來援,紅軍對其圍而不攻。30日夜,援?dāng)?/font>49師先頭部隊291團進抵大戒寺以南,為誘敵深入,紅3 0軍以264團略作阻擊便且戰(zhàn)且退,撤至大戒寺東北山區(qū)隱蔽。敵見我阻擊無力,包座敵人又頻頻告急,便放心大膽地急速前進,至當(dāng)日下午,敵291、289兩個團進至包座河西岸,294團進到包座河?xùn)|岸,師部進至大戒寺以南,全部被誘入我伏擊圈內(nèi)。 下午3點,紅軍向敵49師發(fā)起總攻,隱蔽在山上的紅軍將士一齊向敵出擊,紅軍第88師第268團由包座河以西像一把鋼刀一樣插入敵291團和289團之間,并切斷了東西兩岸敵人的聯(lián)系,敵49師被分割成3塊,首尾不能相顧。剛剛走出草地的紅軍英勇拼殺,在氣勢上完全壓倒了敵人,一小時后,首先將敵291團殲滅。經(jīng)七八個小時的激烈戰(zhàn)斗,終于在當(dāng)晚將胡宗南的第49師全部殲滅,敵師長伍誠仁受重傷后跳河。固守在大戒寺后山高地的200余敵人,見大勢已去,在紅軍政治攻勢下全部繳械投降,求吉寺之?dāng)骋脖蝗珰灐?/font> 此役是紅一、四方面軍會師后的一個大勝仗,紅軍殲滅包座地區(qū)守敵及援?dāng)?9師的大部,共斃、傷、俘敵5000 余人,繳獲輕重機槍50余挺,長短槍1500余支,還繳獲了紅軍急需的牦牛、騾馬、糧食、彈藥等軍用物資,使北上紅軍得到了基本補充。包座戰(zhàn)斗的勝利,掃清了紅軍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通道,使敵企圖把紅軍困在草地的陰謀徹底破產(chǎn)。 ![]() 七、激戰(zhàn)臘子口 臘子口上降神兵 百丈懸崖當(dāng)云梯 1935年9月13日,黨中央率陜甘支隊(由紅1方面軍第1、3軍和軍委縱隊改編)由俄界出發(fā),沿白龍江東岸。爬高山,穿密林,殲滅了一些敵人堵?lián)舨筷?,?/font>17日到達岷山腳下的臘子口。 臘子口是岷山山脈的一個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門戶,口寬約30米,周圍是崇山峻嶺,地勢十分險要。兩個懸崖絕壁間夾著一道窄窄的山溝向上延伸,兩邊絕壁峭立 。 山中一道河水急流而下,隘口處的河上架著一座木橋,橫跨于兩岸陡壁之上,是通過臘子口的唯一通路。蔣介石在岷縣、臘子口地區(qū)配置了兩個師,妄圖憑借天險擋住紅軍的出路。魯大昌兩個營的兵力駐守在臘子口,1個營扼守隘口,1個營配置在隘口后邊的三角形谷地,師主力配置在隘口以北至岷縣一帶,可隨時增援。他們在橋頭和山崖上構(gòu)筑了碉堡,形成了交叉的火力網(wǎng)。 毛澤東清楚地知道,臘子口再險,紅軍也要攻下來,否則就得重回草地去。烏江、金沙江、大渡河沒有擋住紅軍的前進,雪山草地紅軍都走過來了。毛澤東果斷地下達了“兩天之內(nèi)拿下臘子口”的命令。 9月17日下午,紅1軍2師4團向臘子口發(fā)動了猛烈的進攻??墒怯捎诘匦尾焕o法展開,從下午攻到半夜,連續(xù)沖鋒十幾次都沒有成功。在半夜時分,部隊暫停進攻,重新研究作戰(zhàn)方案。根握新偵察到的情況和戰(zhàn)士們的建議,他們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政委楊成武率領(lǐng)第6連從正面進行夜襲,奪取木橋;如果偷襲不成就連續(xù)發(fā)動進攻,達到疲勞敵人,消耗敵人彈藥,造成敵人恐慌的目的。另一路由團長王開湘率領(lǐng)第1、第2連,悄悄地迂回到臘子口右側(cè),攀登陡峭的崖壁,摸到敵人后面去。 戰(zhàn)斗再次打響了,正當(dāng)正面戰(zhàn)斗激烈進行的時刻,迂回部隊已摸到臘子口右側(cè)峭壁下。一個苗族戰(zhàn)士手持帶鐵鉤的長桿,順著陡壁最先爬了上去,然后將事先接好的綁腿纏在樹干上放下來,后來的戰(zhàn)士拉著綁腿一個接一個地全部上去。他們突然出現(xiàn)在敵人的后方,嚇得敵人魂飛魄散,扔下槍支倉惶逃命。 黨中央率陜甘支隊通過臘子口后,9月20日,進占甘南的哈達鋪。至此,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主力終于走出了雪山草地的藏民區(qū)域,打破了蔣介石妄圖利用惡劣的自然條件“困死”紅軍的陰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