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人思維系列(86):窮人窮在“貧困陷阱”?到底是誰挖的陷阱? 很多專家在研究窮人問題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概念,叫——“貧困陷阱”。認為窮人之所以窮,之所以怎么努力都無法逃脫,就是因為陷入“貧困陷阱”。 那么,貧困陷阱是什么?比如說,一個窮人,需要一筆錢買化肥,這樣他通過對農作物施肥可以大幅度提高產量,賣出農作物就可以還錢,還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能給自己留下明年買化肥的錢。但這個窮人沒有買化肥的這筆錢,而銀行也不肯借給這樣的窮人(窮人基本上信用等于零,銀行出于自己制度約束不敢借錢),于是窮人只能一直這樣窮?!敖桢X買化肥——糧食高產——賣糧還債”,這個致富的模式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就被否決了,后面根本無法啟動,這個致富模式其實就是一種“貧困陷阱”。 其實,在這個死掉的模式之外,窮人還有另外一種“認知陷阱”——因為窮,受到的教育必然少,所知道的致富模式(方法)就很少,基本上就停留在“借錢買化肥”這種層面上,沒有其他思路。一旦這種想法無法實現(xiàn),窮人就認命了——不是我不能致富,而是社會沒有給我機會致富!但,你為什么不選擇去城市謀取出路呢?有人守著田地受窮,也有人背井離鄉(xiāng)獲得了成功。 試想一下,有多少人都是因為一個方法或兩個方法走不通,就自暴自棄的?有多少人因為一次失敗、兩次失敗,就認定自己永遠也成功不了的?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方法行不通,并不代表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這個目標實現(xiàn)不了,多動腦多思考多琢磨,或許就會有一線生機。但窮人思維者,可能很難產生這種認識。 總結一句,貧困陷阱固然是別人(社會環(huán)境、階層制度等等)挖的,但卻有很多人是自己跳進去的。這點發(fā)人深省。 如果讓我判斷一個人是窮人思維,還是富人思維,第一點就是這個人精神上是否感到痛苦。你之所以痛苦,不是因為不幸,而是因為無能。一個精神上感到痛苦的人,勢必是被無能為力所困擾——或者,有的問題無法解決,造成困擾;或者,根本無法接受某種現(xiàn)實,造成困擾。 碰到問題,我們一旦感覺自己能夠想法子解決,那么,就不會感到痛苦,而是去積極尋找方法去嘗試解決了;但我們一旦覺察到自己不能解決這個問題,認為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沒有希望解決,認定自己是失敗者,那么,他就會遭受痛苦——求而不得,輾轉反側(這里討論的是正常人,那些患有抑郁癥的無休止的遭受精神折磨的人不在這里的討論范圍)。 精神上的痛苦來自何處?一種是“有欲望,無方法”,一種是“方法太難實行,不敢去嘗試”。而這種“無法”、“畏難”,就是窮人思維者的典型特征。富人思維者是沒有精神上的痛苦的,他們信奉——世上無難事,只要找方法。一種方法不行,就找另外一種方法;實在無能為力,就先暫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然,一個樂呵呵生活的窮人,精神上沒有痛苦,認了命看得開,繼續(xù)麻木不仁,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人生歸宿。 |
|
|
來自: 水木年華138 > 《創(chuàng)富思維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