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北森生涯學習圈內(nèi),來自重慶師范大學的鐘敏老師,為圈內(nèi)各高校老師及生涯同行們進行了主題為“生涯教育帶給我和我們的更多可能”的內(nèi)容分享。從自我的成長到引領團隊的進步,在生涯道路的前方,我們又看到了一道靚麗的身影指引我們前行,懂得身教勝于言教的魅力所在。 我們大多數(shù)的人都經(jīng)歷過這樣一個過程,成為生涯教育的受益者,再做生涯教育的傳播者,我們一起來聆聽鐘敏老師的分享,了解生涯教育是如何滲透進她的生活、她的職業(yè),從而影響她身邊的人和環(huán)境,或許你能透過她的成長看到自己的更多可能。 那么,下面和生涯豆一起Enjoy: 鐘敏 重慶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分黨委副書記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國家人保部生涯規(guī)劃師、GCDF、BCC 《國培計劃教師培訓項目》培訓師 重慶市高校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專家?guī)焓着蓡T
從北森生涯學習圈的誕生到現(xiàn)在我一直是一個聽眾、一個學習者。聽著大師和大咖們的分享,筆記也是做了厚厚的一本,最近受到朱倫老師的邀請。真的特別的榮幸,正如朱老師所說的講講那些生涯教育里面的努力做一次有溫度的分享。所以呢,今天給大家?guī)淼氖顷P于“生涯教育帶給我和我們的更多的可能”。 首先簡單說說我自己,我并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所以我得更勤奮一些。從零九年開始系統(tǒng)地接觸基礎生涯教育,我的學習就沒有停止過,從一開始大面積地補課到現(xiàn)在有針對性地提升。 經(jīng)歷了不同的培訓師、不同的培訓課程,我記住的其實遠遠不止是那些知識、那些內(nèi)容。還有導師們帶給我的感覺、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以及由此激活的是我對生涯教育的好奇展望和信心。 在整個學習的過程當中,我也不斷地反思,在我的角色里是否也可以讓學生看到內(nèi)容背后更加深遠的意義。如果學生能接受我傳遞的價值。那會給他的生活、工作帶來哪些不同。 所以今天你聽到的分享,也許你會覺得很熟悉,因為我就是你。也許你又會覺得有一些不一樣,那可能我真的會有一種不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在這里呢,給各位老師分享在學習過程當中的一個小故事。 謝謝我的好朋友雪松。我的這個故事呢,正好PCDC二階的培訓松松也是跟我一起的。我相信這里面也有很多的共鳴。學過PCDC二階的老師們都知道我們要拿到臺灣咨詢學會的認證。培訓完過后有份作業(yè)也是必須的,那就是完成兩個個體咨詢的個案。 每個個案不少于六次,需要全程錄音,然后轉成文字提交作業(yè)??吹浇Y業(yè)要求的那個瞬間,我們大多數(shù)的學員都覺得那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在大學里職業(yè)咨詢一個個案,如果能夠做三次,已是極致了。 那一個個案六次的要求,我們覺得是很難完成的。但是培訓方?jīng)]有余地,培訓完后,就硬著頭皮開始。而手上的個案進行到第三次,真是非常的難以繼續(xù),甚至令自己感到難堪。 焦灼在問題上,混沌在問題上。一直在想問題有沒有解決?又害怕問題解決,因為就沒有辦法再繼續(xù)自己的作業(yè),導致沒有辦法完成。在那個過程里真的是以前的學校的個體咨詢所沒有過的一種體驗。 還好在這個時候,林欣老師給了我們非常有效地、很及時地督導。林欣老師告訴我:“鐘敏,做不了六次往往是深度不夠,咨詢是通過人的自我深度理解,而使得問題得以超越。問題不是問題,人才是問題;你要聚焦的是人,不是問題。” 看到林欣老師這句話,我覺得一語中的。我恰恰就是太過于去糾結問題的解決,而忽略掉了我的來詢者。所以作業(yè)能不能完成,我干脆把它放下,從第四次咨詢開始保持好奇,聆聽來詢者的故事,運用敘事療法探索更多有效的信息,幫助來詢者發(fā)現(xiàn)問題背后真正的需求,第六次咨詢在十月中旬完成,歷時五個月,文字累計四萬五千字之多。 這個過程真的讓我感覺到,一個高效的生涯教育工作者、一個職業(yè)咨詢師,真的要足夠的強大才可以真正助人,越學習越覺得自己需要更加積極地行動。剛剛說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所以我想我應該是屬于那種踏踏實實前行的人。而我對于職業(yè)的這種滿足感其實就是覺得能夠找到自己的節(jié)奏,一步一步地朝著目標走進,就是一種成功吧! 我很幸運,我是相信我的未來充滿了無限可能。用“幸運”這個詞是因為其實活著并不容易,人是很容易失去希望的。在去年北森的國際論壇上。林欣老師、鐘谷蘭老師回顧了生涯十年滴水所現(xiàn)之大海。當時坐在臺下,我也在想這十年,我們大多數(shù)的人堅守其中。 十年的時間,不同的格局,把我們推到不同的平臺。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的人都很平凡。在我身上可以有很多標簽,我最最在意的是這兩個標簽。一個標簽:鐘敏,在一所普通的地方大學,帶著一個六個人的工作團隊,有近兩千學生的直接服務對象;第二個標簽:鐘敏,一個正值青春期初期的十二歲孩子的母親。 今天,我想說的是我的第一個標簽“生涯教育與我的職業(yè)”。 我常常覺得我并不是一個好的管理干部。我一直在努力成為一個好的團隊帶頭人,帶領一個六個人的小團隊,一個近兩千人的大團隊。 任何一個外國語學院的輔導員如果說能夠跟你聊一聊我們的學生工作,其實他會告訴你這樣的兩個重要的命題:一是外國語學院學生的核心素質(zhì)是開放、個性、專注; 第二個重要的命題是外國語學院外語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學生工作體系。 接下來呢,給各個老師就看一張圖片。因為我們外國語學院的專業(yè)有三個,所以我就選擇了其中的一個英語師范專業(yè),在整個的學生工作體系里面,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我們建立了各個專業(yè)的能力培養(yǎng)方案,現(xiàn)在我把英語師范專業(yè)的一個方案其中的一部分,給老師們截圖分享一下。 這兩個命題,我們給它的定位是前者是魂,后者是根。我想這恰恰是生涯教練技術教會我們的聚焦和行動,我們把它用到了自己的實際工作當中,這兩個命題是2010年提出來的。六年的時間一路走來并不容易,難在認同、難在實施、難在評估。 但我們的隊伍知道要把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開放、個性、專注。而且我們有自己獨到的一個理解,知道接下來在工作當中如何去執(zhí)行。第二個命題就是對它的一個支撐。 那這個各個專業(yè)的能力培養(yǎng)體系呢?我們是貫穿大一到大四,要讓每個學生都要清楚在每個階段應該要具備的能力素質(zhì),以及應該要完成的任務,然后我會進行考核,最終是指向。在大四的上期我們會把學生培養(yǎng)成行業(yè)需求的、合格的、乃至優(yōu)秀的職業(yè)人。 當然在我們的學習過程當中也不斷地接觸到更多的、更高規(guī)格的一些信息。比如說我們的這個能力培養(yǎng)體系,剛剛也說到其實最難的就是它的實施和評估。所以,在接觸到北京林業(yè)大學于翠霞老師的大學生成長手冊之后,我們也對學生的這個能力培養(yǎng)體系做了一個升級。 我們成立了一個實驗班,那這個實驗班也是有了一個非常充分的配備。結合于翠霞老師的大學生成長手冊,推動學生去完成,他在不同階段要完成的學業(yè)任務,和他之前準備的任務。在這個實驗班里我們配備了三個有指導性的角色,一個角色就是輔導員。 實驗班的第二個管理角色是班主任,該實驗班的班主任由我院專門研究“語言測試”的教授,年輕的博士后擔任,他也是該班基礎專業(yè)課-“精讀課”的任課教師,力求教學、科研、學生素養(yǎng)方面都出實驗成果。跟學生一起在理論和實踐上都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和研究,我想這也是雙贏,甚至多贏的一件事情。 在這個實驗班我們還配備了導生。這個導生也是前年在杭州師范大學訪學的時候得到的啟發(fā)。我特別感謝那三個月訪學的經(jīng)歷讓我學到很多東西。杭州師范大學有非常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這個導生目前經(jīng)過了大半年的嘗試,無論是導生自己還是我們的實驗班,學生們都充分地感覺到了同齡人朋輩互助的價值。 上面就是跟各位老師們說一下我在工作當中的一些想法,就是想給跟老師分享我一直以來的一個觀念,我想只有將生涯教育的理念滲透進工作當中。我們才能真正的成為踐行者,從而成為傳播者?,F(xiàn)在當我每天掂量我的工作,有沒有偏離主線,是否在逐項落實?我們的學生有沒有從中受益?內(nèi)心那種塌塌實實,很有掌控力的感覺真是超級棒的。 在做了一系列的嘗試,再堅持了那么多年的生涯教育與學生工作的結合之后,有沒有些收獲呢?在這里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前年我們學院的一個學生代表,她代表我們學校去參加全國的師范生技能大賽。在參賽隊友那里,她感覺到了有一些異樣的眼光,用她的話說那是一種很神奇的反應。因為這個孩子其貌不揚,甚至打扮中性。當其她的參賽隊友得知她是學生會主席團的成員,真是嚇掉了下巴。還是學生干部,還能專業(yè)拔尖兒,因為她并沒有傳統(tǒng)優(yōu)秀學生的模樣。 這個學生回來給我們分享,其實我們覺得很驚訝,因為我們覺得這樣對待學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孩子出去走了一圈回來,她說她很感恩自己在這樣的團隊里。她沒有被一些偏見禁錮,我想更重要的是她會傳遞這樣的一個生涯教育的理念,people is OK。 第二個故事:就發(fā)生在上個星期。我是我們學院2013級英語師范456班,八十九名大三學生的大學生職業(yè)發(fā)展與就業(yè)指導課程二的授課教師。在課程進行到簡歷制作部分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 那個作業(yè)真的是臨時的一個靈感,每個人一分鐘的自我介紹視頻。因為是第一次嘗試我比較潦草的做了安排留下了我的郵箱。接下來我會以為我能收到的就是八十九封郵件吧!但是沒有。大家猜猜發(fā)生了什么? 一周以后我只收到了三份打包郵件。每一個視頻統(tǒng)一編輯班級、姓名、學號、文件名。自發(fā)收起過后分別以班為單位發(fā)給了我。我無從得知那個商議的過程。 可能在您看來這是一件小事或者這根本就是這個班做事的一種習慣。但是從一個任課教師的角度,我很開心。我為學院一直提倡超出期待一點點去努力的這個理念,能夠在學生那里得到體現(xiàn)感到高興、感到開心。 在這個小小的靈感過程中,我也有一些其他的收獲。其實在我的生涯教育的一些課程里面,我經(jīng)常都會有一些突然爆發(fā)出來的靈感、一些小小的嘗試。其實這個應該是根基在學生的需求里面,我會很敏銳地去發(fā)現(xiàn)他們想要的是什么? 這個視頻其實就是感覺現(xiàn)在的學生,他們需要更貼近年輕人的需求,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等更加豐富多彩的一些形式來展示自己。八十九個學生,他們都會在課程上進行展播,在展播的過程里,我會突然發(fā)現(xiàn)有很多意外的收獲,在這里跟老師順帶分享一下。 (重慶師范大學 學生自我介紹) 這些視頻的制作并不精良,我也不提倡他們?nèi)佑锰嗟木Γ褪窃谧约旱哪芰Ψ秶畠?nèi)。在學生的視頻展示過程當中,會發(fā)現(xiàn)雖然只有一分鐘,也是這些大三的孩子對自己大學兩年的一個整合,他把自己最精華的、最精彩的部分展示出來。 另外,這種分享也讓學生覺得有一種意外的收獲就是:哎!我身邊的這個ta,原來ta做過那么多的嘗試,那么多的努力,原來ta是這樣的一個人。它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幫ta了解ta身邊的這些同學、這些伙伴。 剩下精彩內(nèi)容,明日繼續(xù)分享 生活原本美好,只是缺少善于觀察的眼睛; 生涯原本簡單,只是缺少善于規(guī)劃的專家。 |
|
|
來自: leodangdang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