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最早指周朝諸地(特指黃河中下游地區(qū))。 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qū)。而廣義的西域則是指凡是通過狹義西域所能到達的地區(qū),包括亞洲中、西部地區(qū)等。 清代的“西域”的范圍位東起敦煌以西,西至巴爾喀什湖及蔥嶺,南至拉薩界,北至俄羅斯及左右哈薩克界,青海西南地域、西藏北部地域很多也在其中。 隨著歷史的變遷和民族的大融合、大繁榮,西域到了后來逐漸演變?yōu)槲覈鞑康貐^(qū)的含義。中國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貴州、西藏、重慶),西北五省市(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寧夏)和內(nèi)蒙古、廣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組成)。 西域,曾經(jīng)的邊塞地,在多民族融合和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獨特地域文化。 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fā)展經(jīng)歷了一個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過程,歷史上曾出現(xiàn)了大批的文人墨客和邊塞詩人,他們用詩詞寄予了特定的歷史情感。下面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回憶那些我們曾經(jīng)背過的邊塞詩。 《涼州詞》 王之渙(唐 )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涼州詞》 王翰(唐 )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個回! 使至塞上 王維(唐 )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吏,都護在燕然。 《出塞》 王昌齡(唐 ) 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唐)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從軍行》之一 王昌齡(唐)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guān)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從軍行》之二 王昌齡(唐)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guān)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從軍行》之四 王昌齡(唐)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斬樓蘭終不還! 《故行從軍》 李頎(唐 ) 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 行人刁斗風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營萬里無城郭,雨雪紛紛連大漠。 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聞道玉門猶被遮,應(yīng)將性命逐輕車。 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萄入漢家。 《關(guān)山月》 李白(唐 )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guān)。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yīng)閑。
《隴西行》 王維(唐 ) 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 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 關(guān)山正飛雪,烽戍斷無煙。
《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唐)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楊柳春。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
|
|
來自: sfq1 > 《文學(xué)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