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子》是道家學(xué)派經(jīng)典著作,主要反映了莊子的哲學(xué)、藝術(shù)、美學(xué)與人生觀、政治觀等。莊子的文章雖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shù)風(fēng)格,也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議理。魯迅先生說:“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tài)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笨梢?,《莊子》一書內(nèi)容的廣博深厚。 《莊子》的散文哲學(xué)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出自《莊子》的成語亦是不少。 【鵬程萬里】 釋義: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yuǎn)大。 【扶搖直上】 釋義:扶搖:急劇盤旋而上的暴風(fēng)。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原句:“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夏蟲朝菌】 釋義:夏蟲活不到冬天,菌類朝生暮死。比喻極短的生命。 原句: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井鼃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shí)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 【姑射神人】 釋義:姑射:山名;神人:得道的人。原指姑葉山的得到真人。后泛指美貌女子。 原句: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綽約多姿】 釋義:綽約:姿態(tài)優(yōu)美的樣子。形容女子體態(tài)的美。 原句: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 【越俎代庖 】 釋義:越:跨過;俎:古代祭祀時(shí)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辦席。比喻超出自己業(yè)務(wù)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 原句: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大而無當(dāng)】 釋義:當(dāng):底。雖然大,卻無底。原指大得無邊際。后多用作表示大得不切合實(shí)際、不合用。 原句:肩吾問于連叔曰:“吾聞言于接輿,大而無當(dāng),往而不反。 【大相徑庭】 釋義:徑:小路;庭:院子;徑庭:懸殊,偏激。比喻相差很遠(yuǎn),大不相同。 原句:猶河漢而無極也;大有徑庭,不近人情焉。 【斷發(fā)文身】 釋義:剪短頭發(fā),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fēng)俗。 原句: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越人斷發(fā)文身,無所用之。 【中規(guī)中矩】 釋義:符合規(guī)矩,平平常常,甚至比較死板、拘泥。常含貶義。 原句: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guī)矩,立之涂,匠人不顧。 【跳梁小丑】 釋義:跳梁:騰躍跳動(dòng);小丑:對人的卑稱。比喻猖狂搗亂而成不了大氣候的壞人。 原句: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機(jī)辟,死于罔罟。 【形如槁木】 釋義:形容身體瘦得像干枯的木頭。 【心如死灰】 釋義:死灰:已冷卻的灰燼。原指心境淡漠,毫無情感?,F(xiàn)也形容意志消沉,態(tài)度冷漠到極點(diǎn)。 原句:顏成子游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朝三暮四】 釋義: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fù)無常。 原句: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謂之朝三。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 【莊周夢蝶】 釋義: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 原句: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目無全?!?/p> 釋義:全牛:整個(gè)一頭牛。眼中沒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結(jié)構(gòu)。比喻技術(shù)熟練到了得心應(yīng)手的境地。 原句:始臣之解牛之時(shí),所見無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嘗見全牛也。 【發(fā)硎新試】 釋義:硎:磨刀石。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干。 原句: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shù)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游刃有余】 釋義:刀刃運(yùn)轉(zhuǎn)于骨節(jié)空隙中,在有回旋的余地。比喻工作熟練,有實(shí)際經(jīng)驗(yàn),解決問題毫不費(fèi)事。 原句: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fā)于硎。 【躊躇滿志】 釋義: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滿:滿足;志:志愿。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原句: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螳臂當(dāng)車】 釋義:當(dāng):阻擋。螳螂舉起前肢企圖阻擋車子前進(jìn)。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敗。 原句:“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dāng)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莫逆之交】 釋義:莫逆:沒有抵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原句:子祀、子輿、子犁、子來四人相與語曰:“孰能以無為首,以生為脊,以死為,孰知死生存亡之一體者,吾與之友矣?!彼娜讼嘁暥?,莫逆于心,遂相與為友。 【相濡以沫】 釋義: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原句: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虛與委蛇】 釋義:虛:假;委蛇:隨便應(yīng)順。指對人虛情假意,敷衍應(yīng)酬。 原句:壺子曰:“鄉(xiāng)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與之虛而委蛇,不知其誰何,因以為弟靡,因以為波流,故逃也。 【盜亦有道】 釋義:道:道理。盜賊也有他們的那一套道理。 原句:故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nbsp; 【貽笑大方】 釋義:貽笑:讓人笑話;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見識廣博或有專長的人。指讓內(nèi)行人笑話。 原句:“...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p> 【井底之蛙】 釋義: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原句:“子獨(dú)不聞夫埳井之鼃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科斗,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 【以管窺天】 釋義: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原句:子乃規(guī)規(guī)然而求之以察,索之以辯,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邯鄲學(xué)步】 釋義:邯鄲:戰(zhàn)國時(shí)趙國的都城;學(xué)步:學(xué)習(xí)走路。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huì)的東西忘了。 原句:且子獨(dú)不聞夫壽陵余子之學(xué)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今子不去,將忘子之故,失子之業(yè)?!?/p> 【鼓盆而歌】 釋義:一遍敲鼓,一邊歌唱。表示對生死的樂觀態(tài)度,也表示喪妻的悲哀。 原句: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葑釉唬骸芭c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痀僂承蜩】 釋義:痀僂:曲背;承:粘;蜩:蟬。駝背老人粘蟬。比喻做事專心才能成功。 原句: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 【呆若木雞】 釋義:呆:傻,發(fā)愣的樣子。呆得象木頭雞一樣。形容因恐懼或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 原句:“...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其德全矣,異雞無敢應(yīng)者,反走矣?!?/p> 【君子之交淡若水】 釋義:形容君子之間的友誼淡泊如清水,雖然之間沒有密切的交流,但卻彼此心地相近。 原句: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釋義: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只想到算計(jì)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jì)他。 原句: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蜋執(zhí)翳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亦步亦趨】 釋義: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張,或?yàn)榱擞懞茫率履7禄蜃冯S別人。 原句:“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哀莫大于心死】 釋義: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燼。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于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原句: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失之交臂】 釋義:交臂:胳膊碰胳膊,指擦肩而過。形容當(dāng)面錯(cuò)過。 原句: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 【化腐朽為神奇】 釋義:神奇:神妙奇特的東西。變壞為好,變死板為靈巧,變無用為有用。 原句:故萬物一也,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所惡著為臭腐;臭腐復(fù)化為神奇,神奇復(fù)化為臭腐。 【白駒過隙】 釋義:白駒: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象小白馬在細(xì)小的縫隙前跑過一樣。形容時(shí)間過得極快。 原句:“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忽然而已?!?nbsp; 【每況愈下】 釋義:越往下越明顯。表示情況越來越壞。 原句:“夫子之問也,固不及質(zhì)。正獲之問于監(jiān)市履狶也,每下愈況。 【探驪得珠】 釋義: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xiǎn)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lǐng)。 原句:“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頷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捉襟見肘】 釋義: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yīng)付。 原句: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衿而肘見,納屨而踵決。 【涸轍之鮒】 釋義: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枯魚之肆】 釋義:枯魚:干魚;肆:店鋪。賣干魚的店鋪。比喻無法挽救的絕境。 原句:“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枯魚之肆!’” 【得魚忘荃】 釋義:比喻已達(dá)目的,即忘其憑借?!败酢币嘧鳌绑堋薄?/p> 【得意忘言】 釋義:原意是言詞是表達(dá)意思的,既然已經(jīng)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詞。后比喻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說。 原句: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蝸角之爭】 釋義:比喻為了極小的事物而引起大的爭執(zhí)。 原句:有國于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shí)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shù)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