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公眾號為云南省中醫(yī)藥管理局官方微信,如果您還未關注,請點擊上方藍色“云南中醫(yī)”進行關注。 本文為《跟我識中藥》專欄第578期內(nèi)容,感謝您的支持與分享!每天學一點,健康生活常相伴!
為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挖出后去凈泥土雜質(zhì)。產(chǎn)山西、河北、廣東、河南、山東、四川、湖南等地。
赤鐵礦屬三方晶系。晶體常呈薄片狀、板狀。一般以致密塊狀、腎狀、葡萄狀、豆狀、魚子狀、土狀等集合體最為常見。結(jié)晶者呈鐵黑色或鋼灰色;土狀或粉末狀者,呈鮮紅色。但條痕都呈櫻桃紅色。結(jié)晶者呈金屬光澤,土狀者呈土狀光澤;硬度5.5~6,但土狀粉末狀者硬度很小,比重5~5.3。在還原焰中燒后有磁性。 產(chǎn)于許多種礦床和巖石中。含鐵巖石風化巖可形成殘余的赤鐵礦床;變質(zhì)巖有時含亦鐵礦很豐富,成為重要鐵礦。
1、性狀鑒別:本品為鮞狀、豆狀、腎狀集合體。多呈不規(guī)則厚板狀或塊狀,有棱角。棕紅色至暗棕紅色或鐵青色。條痕櫻紅色或棕紅色。半金屬光澤。一面分布較密的“釘頭”,呈乳頭狀,另一面與突起相對應處有同樣大小的凹窩。體重,質(zhì)堅硬,斷面層疊狀或顆粒狀。無臭,無味。以色棕紅、有“釘頭”、斷面層疊狀者為佳。 2、顯微鑒別:反射偏光鏡下:反射呈車鋼灰色至鐵黑色。透射偏光鏡下:極薄的薄片或邊緣可見到血紅色或橙紅色,具微弱多色性,No為淺褐紅色,Ne為淺黃紅色。折射率:No-2.988,Ne=2.759。一軸晶,負光性。
1.代赭石:除去雜質(zhì),砸碎,過篩。 2.煅代赭石:取刷凈的代赭石,砸碎,入坩堝內(nèi),在無煙的爐火上煅紅透,取出,立即傾入醋盆中淬酥,搗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曬干,碾成粗末。(每代赭石100斤,用醋兩次共50—60斤) 3.《雷公炮炙論》:凡使代赭石,不計多少,用臘水細研盡,重重飛過,水面上有赤色如薄云者去之,然后用細茶腳湯煮之一伏時了,取出,又研一萬匝,方入。用凈鐵鐺一口著火,得鐺熱底赤,即下白蠟一兩于鐺底,逡巡間便投新汲水沖之于中,沸一、二千度了,如此放冷,取出使之。 4.《綱目》:(代赭石)今人惟煅赤,以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水飛過用,取其相制,并為肝經(jīng)血分引用也。
取本品粉末0.1g,置試管中,加鹽酸2ml,振搖,靜置。取上清液2滴,加硫氰酸銨試液2滴,溶液即顯血紅色;另取上清液2滴,加亞鐵氰化鉀試液1—2滴,即發(fā)生藍色沉淀;再加25%氫氧化鉀試液5—6滴,沉淀變成棕色。 |
|
|
來自: 我心飛揚695 > 《中醫(yī)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