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大上的太和殿建筑群,也就是故宮,在建筑史的地位上舉足輕重。在假期選擇的旅游勝地也是首選,作為一個中國人,也是需要對這個有一些了解的! 眾所周知,太和殿建筑群整體由三大殿及臺基,廊墻共同構成。南京博物院藏明代《宮城圖》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現(xiàn)存的整體外觀與早期相比有了很大的差異。說起來太和殿建筑群也是命途多舛,初建于永樂十八年(1420),但是不足一年就遭雷擊焚毀。到了正統(tǒng)五年(1440)才重建完成,這才剛剛開始,嘉靖三十六年(1557)再次被大火焚毀,又加以重修,然而材料匱乏,當時的財力不足,復建的三大殿無論是建筑尺度還是用材等級都無法與之前相比,所以悲劇再次發(fā)生,1644年故宮再次被火燒了。所以清朝修建故宮的時候,吸取教訓,痛定思痛,所以將宮殿兩側的連廊改為封火墻(不過根據(jù)《宮城圖》,封火墻可能在明朝中期就出現(xiàn)了)。在防范火災的同時犧牲了三大殿建筑群的整體視覺形象。同時比較遺憾的是其建筑風格,是明代中晚期偏于窄小的形式,所以整體看上去太和殿建筑群在殿基尺度和臺基尺度上面很折磨強迫癥。(推薦建于明初的太廟正殿及長陵祾恩殿,相信會舒服很多) 觀眾老爺們,希望大家會喜歡這種簡短的介紹形式!明天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