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又名安石榴。據(jù)載,石榴是漢張騫出使西域時從安石國(今伊朗西部)帶回來的,因此又有安石榴之稱。石榴花開在夏日,美艷如火,姿態(tài)秀美,成熟于中秋。石榴不僅美艷,而且它的花、葉、果、果皮、根皮皆可入藥。現(xiàn)把石榴治病驗方輯錄成篇,以饗讀者。 一、花:鮮用或曬干備用,性味酸、澀、平,有止血消炎之功效。 鼻衄不止:①酸石榴花0.3克,黃蜀葵花3克,搗羅為散,每服5克,不拘時溫服。②石榴花適量,研末,每次用0.3克,吹入鼻孔。 咯血、吐血:①鮮白石榴花24朵,冰糖15克,水飩服。②白石榴花3~9克,水煎服。 中耳炎:①石榴花,瓦上焙干,加冰片少許,研細(xì),吹耳內(nèi)。②石榴花50克,浸于250毫升白酒,10天后過濾,加冰片4克;用時先清洗耳內(nèi)濃液,再上藥1~2滴,每日3~4次。 外傷出血:石榴花曬干研末,散于傷口。 崩漏帶下:①石榴花3~5克,水煎,加黃酒少許服。患赤白帶下,可煎水去渣,趁溫洗陰部。②石榴花、側(cè)柏葉各9克,水煎服。 二、根(石榴根皮):全年可采(忌用鐵器挖),洗凈,曬干備用,性味苦、澀、溫,有殺蟲、澀腸、止帶之功效。 蛔蟲:石榴根皮18克,煎湯,分3次服,每半小時一次,服完4小時再服鹽類瀉劑。 蟯蟲:石榴根內(nèi)皮12克,水煎酌加紅糖調(diào)服。 黃水瘡:石榴根燒存性,研細(xì)末,麻油調(diào)搽,或石榴根煎水冷洗。 赤白帶下:石榴根一握,炙干,濃煎一大盞,服之。 三、皮(石榴皮):于秋季果實成熟時采,除去種子與隔瓤,切瓣曬干,或微火烘干。性味酸澀,溫,有毒,有澀腸、止血、驅(qū)血功效。 痢疾:陳石榴焙干,為細(xì)末,米湯調(diào)下9~12克。 腹瀉:①石榴皮15克,肉豆蔻(去油)10克,水煎服。②鮮石榴皮30克,搗成泥狀,敷于肚臍,紗布覆蓋,膠布固定。 脫肛:石榴皮15克,水煎湯,先熏后洗。 婦女帶下:石榴皮燒存性,研為細(xì)末,空腹服,每服3~6克,糖水送服。 絳蟲、蛔蟲:石榴皮、檳榔各等份,研細(xì)末,每次服6克(小兒酌減),每日2次,連服2天。 牛皮癬:①石榴皮蘸極細(xì)的明礬粉搓患處。②石榴皮炒炭,研為細(xì)末,每一份加麻油3份,調(diào)成糊狀,以毛筆蘸上均勻地搽于患處,每日2次。 四、葉:于夏、秋采收,鮮用或曬干備用,性味酸、澀、溫,有活血、消血、澀腸之功效。 急性腸炎、水瀉不止:石榴樹葉60克,生姜15克,食鹽30克,炒黑,煎湯代茶。 五、果實:于秋季成熟時采收。 甜石榴:①扁桃體炎、喉炎、口腔炎、口瘡:鮮石榴果1~2個,取其帶肉的種子槌碎,以開水浸泡過濾,晾冷后,每日含漱數(shù)次。②大便不禁:石榴燒炭存性,每服6克,空腹開水沖服。 酸石榴:①小便不禁:柏白皮9克(銼),石榴兩顆(燒為灰,細(xì)研);以水3大盞煮柏皮,取汁二大盞,去渣,每于食前以汁一小盞,調(diào)石榴灰6克服之。②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酸石榴,每夜含之,以愈為度。(楊吉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