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玉琢 學習書法的人應(yīng)該知道,傳統(tǒng)書法有三大流派,一是最大、最廣,同時也是影響人數(shù)最多的是王羲之這一派。王羲之這派的風格特點主要就是兩個字:中和。中和的美就如孫過庭所說的:“不激不勵,而風規(guī)自遠。”通俗的解釋就是在筆法和章法上不追求那種激烈銳利、伸胳膊撂腿、刻意極端夸張的表現(xiàn)形式。這種風格也是絕大多數(shù)人都喜歡的風格;第二個流派是顏真卿一派,顏派的風格也是兩個字:豐腴,通俗地說就是胖、肥。這也主要是顏真卿受唐晚期“以肥為美”的審美影響而創(chuàng)立的一種風格;第三個流派就是碑派,碑派是清代阮元、包世臣、康有為等人在學習王羲之一派感到無法超越,從而在漢隸、魏碑基礎(chǔ)上發(fā)展、倡導(dǎo)的一派書風,碑派的特點就是雄強霸悍。碑派可能也是流行時間短的原因,因此成功的超一流大家?guī)缀鯖]有。說了傳統(tǒng)的三大派書法,不是我今天要說的內(nèi)容,今天要說的是現(xiàn)代既流行又實用,也可以說是第四個流派的書法:硬筆書法。硬筆書法也不全說,今天主要說說硬筆楷書,當然也不多談硬筆楷書的筆畫和結(jié)構(gòu),而主要談它的風格與境界,那么,硬筆楷書什么樣的風格最好、什么樣的境界更高呢?
我們知道,硬筆楷書是脫胎、或者說秉承于軟筆也就是毛筆楷書,當然,硬筆楷書在筆法上與毛筆楷書有很大的區(qū)別,但在結(jié)構(gòu)上,硬筆楷書必須遵循、繼承毛筆楷書。毛筆楷書自古以來有四大家“歐顏柳趙”以及小楷的鐘少京、趙孟頫、文徵明等人。學習書法講究“取法乎上”,想學好只能向頂級高手學習,因此,硬筆楷書也只能在這些人的技法與風格上著手。那么,我們是把這些人全學呢,還是取一家或者兩家、三家學呢?當然不能全學,因為他們的風格不一樣,全學就亂了。具體學誰,這要看個人的喜好,喜歡哪家的風格就學哪家。但這里要說明一點,我們寫字是給大多數(shù)人看的,因此多數(shù)人或者說當代人的審美至關(guān)重要,你寫得再好,可絕大多數(shù)人卻欣賞不了,得不到多數(shù)人的認可,你寫還有什么意思呢!因此,還是學習大眾比較認可的風格比較好。那么,哪家哪派的風格適合當代審美或者說適合硬筆楷書呢?先說碑派,首先說多數(shù)魏碑都是楷書,但碑體楷書在當代沒有市場,多數(shù)人不喜歡,喜歡的都是一些專業(yè)搞書法的人,這些人也都是好的學不來而故意搞邪門歪道的一些人,當然用硬筆寫魏碑的人更是少之又少。碑體去掉了,再說顏體。顏體楷書縱橫千余年,可以說很有市場,但把顏體楷書轉(zhuǎn)化為硬筆楷書就令人很不舒服,主要原因是顏體在毛筆層面橫細豎粗,結(jié)體外拓,豐腴肥美,但到了硬筆層面就顯得非常的“傻”,弄不好就顏不顏、柳不柳的特別難看。 書法界有一個說法,說是把毛筆楷書學好了,硬筆楷書基本就不用學,自然就好了,這種說法很正確。但我不主張很多孩子從小學習顏體楷書,顏體楷書固然好,但顏體的美只能局限于毛筆層面或者說純藝術(shù)層面,它的缺點就是過渡到硬筆顏體時很多人不能接受,故此,硬筆楷書寫顏體也不是太適合。碑體顏體都不太適合,那就只剩下王羲之一派的書體了,對!硬筆楷書只有王派最適合,最貼近當代大多數(shù)人的審美。歐陽詢、趙孟頫、鐘少京、文徵明等等以及明清時期推崇的基本都是王羲之一派的楷書。王派楷書誰最厲害呢?千百年來公認是歐陽詢。但這里我要說明的是,其實“歐顏柳趙”楷書都好,水平也不分伯仲,因為特點、風格不一樣,因此水平差不多,從專業(yè)的角度講,不能說誰好誰不好。只能說在受眾上,各個時代審美角度上有差異、有不同。但受眾面最大的還是歐體楷書,因為明代從帝王到民間推崇的臺閣體、清代館閣體都是以歐體為母體的楷書,這就說明歐體主導(dǎo)楷書市場,到今天還是如此,歐體一直是楷書的中堅力量。那么,是不是說歐體就是學習硬筆楷書的最佳范本了呢?當然不是,或者說是,但不絕對是!歐體是學習硬筆楷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想把硬筆楷書寫得更好,達到更高境界,還要結(jié)合其他人的風格,這才是我今天要說的主要內(nèi)容。 說歐體是學習硬筆楷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那就要知道在學習硬筆楷書時我們主要借鑒歐體什么,說白了主要是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但關(guān)鍵是結(jié)構(gòu)。至于筆法,毛筆和硬筆本來就不相同,故此,借鑒歐體的主要是部分筆畫形態(tài)和間架結(jié)構(gòu)。歐體有自古以來楷書第一的說法,也主要指的是歐體的結(jié)構(gòu)。歐陽詢的書法由于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可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上下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jié)構(gòu)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再有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險絕”,歐陽詢可以說在“險絕”上下足了功夫,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明明很正的字,他偏偏往歪往斜了寫,但不管怎么歪怎么斜,重心仍然十分穩(wěn)固,給人的感覺沒有欹斜傾側(cè)之感,真是得寓險于正之意趣。這正像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所說的那樣: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wù)追險絕;既能險絕,復(fù)歸平正。 如果我們領(lǐng)會了,或者說融會貫通了歐體結(jié)構(gòu)的這些東西,可以說我們的硬筆楷書就相當不錯了。當然了,這個不錯也應(yīng)該是在掌握了硬筆楷書筆畫寫法的基礎(chǔ)上完成的。雖然不錯了,但距離更高層次或者說更高境界還差得很遠,現(xiàn)在社會上絕大多數(shù)硬筆楷書寫得很好的人,當然也包括不少比較有名的所謂硬筆楷書“名家”,水平基本都在這個層面。為什么很多人的水平到了這個層面就往往停滯不前了呢?原因是這樣,我們在學習楷書四大家的時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以下的毛?。簹W楷越寫越“僵硬”,顏楷越寫越“憨傻”,柳楷越寫越“軟弱”,趙楷越寫越“油滑”,這些毛病幾乎是很多人窮其一生也寫不太好楷書的主要原因。就拿歐楷來說,歐陽詢的楷書本來就比較僵硬,很多人照葫蘆畫瓢,越寫越僵。歐楷在當年的唐代固然超一流,但隨著審美傾向的變化,人們的審美思維也在不斷循序漸進,現(xiàn)代人再這樣去寫,就一定會給人僵硬、板滯的感覺,過渡到了硬筆也同樣如此。那應(yīng)該怎么辦呢?找到了問題所在,就想辦法解決。怎樣解決呢?啟功先生曾說:“行書宜當楷書寫,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書宜當行書寫,點畫顧盼始不呆板?!眴⒐ο壬脑捒梢哉f給困惑于如何把硬筆楷書寫到高層次的我們指明了方向。話雖如此,但如何書寫,也不能自己想當然地亂搞,還是要從古人現(xiàn)成的東西上找辦法,既然歐楷僵硬、不活,就找比較活的揉進來,這叫缺什么補什么。找誰呢?找顏體、柳體一定不行,除了風格上不一樣之外,關(guān)鍵是他們的字也不是很“活”。對!就找與自己風格一致的趙體,還有鐘少京的小楷幫忙,問題立馬解決了。 要說歐楷的結(jié)構(gòu),古今無人可比,怎么贊揚都不為過。我們學習硬筆楷書只要照著學就可以了,怎樣學都不會錯。什么《歐陽詢結(jié)字36法》,什么李淳《大字結(jié)構(gòu)84法》,還有邵瑛《楷書結(jié)構(gòu)92法》等等,講的都是歐陽詢的結(jié)構(gòu)之道。結(jié)構(gòu)沒有問題,或者說不是問題,我們寫硬筆楷書最大的問題是筆畫僵硬,這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F(xiàn)在很多人寫的硬筆楷書都是筆畫僵硬,特別是很多書法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是這樣教,這就造成不管大人孩子寫的字都像僵尸一樣,令人特別不舒服?,F(xiàn)在網(wǎng)上有很多的硬筆楷書教學視頻,書店里琳瑯滿目的硬筆楷書教程書籍以及數(shù)不勝數(shù)的硬筆楷書字帖,絕大多數(shù)都是這樣寫,也都是這樣教的。比如:橫豎都寫成筆直的一根棍兒,一丁點的彎兒沒有;撇也寫的硬邦邦;捺本來一波三折,也被寫成一根直線然后突然一拐再直線捺出去;特別是很多鉤的寫法,本來應(yīng)該很靈活、很柔潤的使轉(zhuǎn),都被直挺挺的硬轉(zhuǎn)過來;折應(yīng)該有方筆和圓筆,幾乎通通的用方筆完成。這些問題,都是僵化地理解歐體所造成的毛病。歐楷雖略顯僵硬,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很多看似直的筆畫并不是一根直線,也是有彎度的,歐體的特點就是“內(nèi)擫”,這是歐體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也就是豎向筆畫略微向中間彎,比如單人或雙人旁的豎,都不是筆直的一根直線,而是中間略微向右彎。再比如豎鉤,它都是頓筆之后略微向左彎著行筆,寫到一半或者一多半的時候再略微向右彎著行筆,然后再向左下彎度略大一些最后鉤上去,可很多人都是頓筆之后筆直寫到底,一點彎沒有鉤上去。再比如寫長橫,本來應(yīng)該是頓筆完成后不停筆,而只是速度放慢然后順勢寫橫的直線,直線也不應(yīng)該是絕對直的,而應(yīng)該略微向上彎,最后行筆略微放慢頓筆完成,前后頓筆與中間銜接自然,這樣寫出來的長橫軟硬兼得,顯得特別“活”。但很多人寫這個長橫卻非常簡單,頓筆停住,然后筆直一根直線,再停住最后頓筆完成,這樣寫出來的長橫前后兩處頓筆與中間直線出現(xiàn)兩個棱角,再加上中間一根筆直的直線,一點軟度沒有,只是一味的硬,這樣寫出來的筆畫就是僵、就是死的。 雖然解了歐楷筆畫的變化,但終究歐楷僵硬、板滯的毛病還是得不到徹底解決,這時候就要借助于趙體楷書。趙孟頫同樣是楷書四大家之一,趙也是自古以來最得王羲之書法精髓的書法大家。趙楷靈活多變,鮮活、靈動的特點恰是破解歐楷“不活”的靈丹妙藥,因此學習歐楷的同時還須要學習趙楷。學了趙楷之后,我們會發(fā)現(xiàn),再寫楷書就“活”了!活是活了,但我們又發(fā)現(xiàn),歐楷和趙楷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字體整體都略顯得有些內(nèi)斂,筆畫沒放開、沒到位,有一種給人“憋得慌”的感覺,缺了那種“大方、舒展”的意味。怎么辦呢?這時候,就要找最后一個幫手幫忙,誰呢?對,就是鐘少京的小楷《靈飛經(jīng)》,特別是四十三行本的《靈飛經(jīng)》,那可是古今第一小楷,絕對的楷書精品,練習硬筆楷書的最佳范本?!鹅`飛經(jīng)》的筆畫飛動、飄逸,可以說瀟灑絕倫。有了歐楷的形態(tài)與結(jié)構(gòu),加上趙楷的靈活,再配以《靈飛經(jīng)》筆畫舒展、灑脫的風格特點,硬筆楷書立馬就“高大上”了。但這里要著重說明一點,歐楷、趙楷、《靈飛經(jīng)》之間,三者是互動互補、相互借鑒以及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這就好比一個大哥與兩個小弟,大哥歐楷傳統(tǒng)保守,性格內(nèi)斂;二弟趙楷好動不好靜;三弟《靈飛經(jīng)》行事張揚。三者都好,但也都有性格缺陷,這就要求硬筆楷書在學習三者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吸收它們的優(yōu)點長處,舍棄它們的缺點和不足。具體做法是:吸收歐楷中緊外松險絕勁峭的結(jié)構(gòu)、趙楷靈動鮮活的筆畫、《靈飛經(jīng)》舒展放開的外形;舍棄歐楷的僵硬、趙楷的油滑、《靈飛經(jīng)》的過分張揚。三者合一,融會貫通,這時候的硬筆楷書就具備了“中宮緊湊、四至外拓、筆畫靈活、瀟灑飄逸”的特點,可以說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此等硬筆楷書也正應(yīng)了儒家“中庸”的哲學思想---不偏不倚、恰到好處,同時也呼應(yīng)、繼承了王羲之書法“中和”的風格特點,當然,中庸與中和意思差不多,其實,書法的“中庸”思想與理念一直是絕大多數(shù)人的審美取向。
說到這里,還不能說硬筆楷書就到了最高境界。最高境界的硬筆楷書,當然也包括毛筆、硬筆以及篆隸楷行草所有書體的書法,都必須是在書寫者悟性加勤奮、努力學習與不斷探索的作用下完成的。還有更重要一點,就是不管學習哪種書法,都不能只局限于寫字本身,這只是書內(nèi)功,再聰明、再勤奮的書內(nèi)功都只能說是完成了書法最高境界的百分之五十,另外的一半就是書外功,要具備更全面的文化素養(yǎng)。歷史、哲學、美學、詩詞歌賦、音樂、繪畫、戲劇、舞蹈等等都要盡可能的涉獵,這些東西就是養(yǎng)料,具備越多,對你書法的提高越有幫助。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東西,認為寫字就是寫字,這些東西沒什么作用,這就大錯特錯了。想把書法、特別是硬筆楷書寫到更高層次或者最高境界嗎?那就字內(nèi)功與字外功同時學習、同樣具備,到那時候,才可以說你的硬筆楷書距離最高境界真的不遠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