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件銅器現(xiàn)藏于寶雞青銅器博物院。出土于寶雞魚國墓地。 從器物形狀上來看,本鬲中規(guī)中矩,事比較典型的鬲的形狀,雙豎耳加三條小象腿,簡單大方。 粗獷的風格也有細膩的點綴,器身頸部就有一圈紋飾——蟠虺紋,給這平淡無奇的造型增添一點顏色,恰到好處,不夸張,不繁復,青銅器中的小清新。 銹色上看,通體紅綠相間,是比較典型的出土青銅器的樣貌,畢竟在地下埋藏兩千多年,被空氣和水侵蝕的相對較重,沒有傳世青銅器那么色澤明亮華潤,但也呈現(xiàn)出不一樣的古樸風格。 該器內(nèi)壁鑄有銘文2行5字“夨伯作旅鼎”,銘文中有“夨”字,因而專家斷定其可能為古夨國器物。夨是周代諸侯國,故地在今河南三門峽,始封之君為散宜生。公元前656年,夨國為晉獻公所滅。 魚國,發(fā)現(xiàn)于陜西省寶雞市茹家莊的黃土臺塬上,村民在耕作時無意中刨到一個土坑。據(jù)古文獻記載,魚人在春秋時期就已立國于江漢地區(qū)。唐·杜佑《迪曲·州郡》載:“夔州(注:今理奉節(jié)縣):春秋時為魚國,后屬楚?!?/p> 至于魚國為何會有夨國的銅器,就不得而知了,但兩國相近,就那么巴掌大一塊地方,互通有無也很正常。 這么幾個彈丸小國,就相當于今天的利比亞、敘利亞,在春秋晉、楚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的大環(huán)境下,朝不保夕,用著同樣精美的青銅器,卻有著隨時亡國的擔憂,這有錢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過。好在,至少還有青銅器可以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