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起,全國各地紛紛叫停門診輸液,出臺“限抗令”。但廣東省醫(yī)學會副會長、南方醫(yī)科大學兒科教授曾其毅表示,抗生素濫用在臨床上依然存在,而且很多醫(yī)生并沒有真正了解抗生素的危害,在這方面,他有很多話要說。 受訪專家:廣東省醫(yī)學會副會長、南方醫(yī)科大學兒科教授曾其毅 在接受采訪之前,曾其毅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張老伯今年75歲,幾十年前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半年癥狀加重,輾轉多家醫(yī)院,接受廣譜抗生素抗炎、化痰、糾正心律失常等治療,病情卻日益加重,還發(fā)生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營養(yǎng)不良等并發(fā)癥。 5月上旬,他來到南方醫(yī)科大學深圳醫(yī)院,經痰培養(yǎng)證實感染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這是一種對目前國內常用的抗生素均產生耐藥的細菌,治療效果差,死亡率高。
曾其毅介紹說,患者長期使用抗生素,可能致使細菌產生耐藥性和菌群失調。停用抗菌藥,給殘存的敏感菌一些生長空間,用敏感菌的生長來抑制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的生長,使細菌譜重新分布。待敏感菌成為優(yōu)勢細菌時,再給予敏感抗生素,使得所有細菌一舉殲滅。 這是一種“曲線救人”策略。再加上免疫支持,幫患者自身強大起來,恢復機體平衡狀態(tài),就能戰(zhàn)勝了病魔。
問題都出在一個“濫”字上 吊瓶與抗生素濫用常被稱為“一對兄弟”。近年來,各地衛(wèi)生行政部門相繼取消門診輸液,用以杜絕抗生素濫用。對此,曾其毅有著獨到的看法。 記者:有人認為取消門診靜脈輸液過于“一刀切”,您如何看待? 曾其毅:靜脈輸液要一分為二地看。對于高燒數天、情況較重的病人,通過胃腸道攝入大量液體比較困難,靜脈補液可在短時間內補充丟失的液體,迅速恢復水電解質平衡。我們要阻止的是靜脈濫用藥品,有5類藥品非??膳拢纯股睾涂共《舅?、激素、中藥靜脈制劑、維生素、生物制劑。 記者:“用高級抗生素對付超級細菌”的報道頻繁出現,在美國,超過60%的醫(yī)生也偏好用高級抗生素。它真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曾其毅:“藥無貴賤,療效為準,適者為好”,是我的用藥觀。之所以很多醫(yī)生偏愛高級抗生素,是因為醫(yī)學理念有偏差。他們認為,用上高級抗生素,細菌被殺死了,就能治病。但同時也可能會致病,甚至增加死亡風險。細菌被殺死后,會釋放大量抗原,刺激機體產生更嚴重的免疫應答反應,進而產生大量炎癥物質,誘導宿主出現自身免疫損傷,增加“抗生素誘導膿毒血癥”的風險,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 記者:一旦形成“耐藥性”,就會對人體產生巨大損害嗎? 曾其毅:通常,人們會把“耐藥性”看作抗生素濫用的一大危害。但我認為,耐藥的產生,可以防止過度殺菌進而損傷機體,是身體適應外來損傷的自我保護機制。所以,抗生素的最大危害并非是促使耐藥菌株的出現,而在于引發(fā)嚴重的免疫損傷,誘導多器官傷害??杉幢闶歉呒夅t(yī)院的醫(yī)生,也并非完全清楚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如有人認為,發(fā)熱、白細胞升高,就是使用抗生素的指征。但白細胞升高只是一種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不一定是細菌感染。醫(yī)生錯誤使用抗生素影響了公眾的認知,于是很多老百姓也跟著認為“消炎要用抗生素”。
兒童用抗生素應“溫柔” 記者:當前,兒童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嚴重嗎? 曾其毅:讓我非常痛心的一點是,有些家長對藥品的依賴度很高,孩子一有小病小痛,馬上就想給孩子吃藥,由此導致的藥物濫用讓人擔憂。由于兒童疾病多以感染為主,即便是某些三甲醫(yī)院醫(yī)生也認為抗生素效果最快。但跟成人相比,抗生素在兒童中引起的免疫反應更強,承受抗生素不良反應的能力更差,不少藥物的毒副作用需要較長時間才顯現。比如,以前廣泛給兒童使用的四環(huán)素,若干年后才被發(fā)現會引起牙著色和釉質發(fā)育不全。因為兒童用藥缺乏“童裝”,醫(yī)生憑感覺減半或掰2/3給孩子服用,因此帶來很多負面問題。 記者:倘若必須用抗生素,如何科學地給孩子用藥呢? 曾其毅:1987年,我在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進修時學習到,國際上對抗生素的使用必須要有細菌培養(yǎng)和病原學檢查作為依據。我認為,兒童抗感染應“溫柔用藥,不要重拳出擊”,少用高級抗生素照樣能搶救危重病人。在我創(chuàng)建的廣州市兒童重癥救治中心,曾有一位14歲女孩,轉院過來時已是膀胱炎合并重癥胰腺炎、病毒性腦炎,多器官損傷并處于昏迷狀態(tài)。我立即給她停用了抗生素和激素,換上自創(chuàng)的“抗炎雞尾酒療法”,第二天就有所好轉。這提示我們,治病時不要忽略了人體的自我修復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