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山石 【壽山石】產(chǎn)于福建壽山而得名。以葉蠟石為主要組成的一種礦物石料。通常呈致密塊狀、片狀、鐘乳狀或放射狀集合體。玻璃光澤,具油脂感。分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種。質(zhì)地致密細膩,脂潤柔和,似玉非玉。
【青田石】產(chǎn)于浙江青田而得名。以葉蠟石為主要組成,共生礦物有石英、剛玉、紅柱石、高嶺石和少量藍晶石、綠石等。硬度2~3,比重2.6~2.7,耐火度1630℃~1730℃。臘狀至玻璃光澤,均質(zhì)塊狀,半透明至不透明,少數(shù)透明。質(zhì)地致密細膩、溫潤光潔、堅韌耐熱、瑩潔如玉。顏色鮮艷亮麗,豐富多采,其地色有青白、灰、紅、粉、橙、黃、黃綠、翠綠、紫藍、深藍、棕褐、黑色等。 巴林石 【巴林石】巴林彩石其色彩圖案以天然見長,常伴有人物、動物、花鳥、山水等天然圖案(亦稱奇石),色彩艷麗多姿,紋理惟妙惟肖,鬼斧神工地表現(xiàn)了大自然的奧妙,水草花便是其中最美妙的一種。巴林凍石質(zhì)地細潤,通靈清亮,顏色嫵媚溫柔,亮麗生輝,似嬰兒之肌膚,嬌嫩無比。
【雞血石】因含殷紅如雞血的辰砂(HgS)而得名。石中紅色部分為血,血色以外部分為地。蠟狀或油脂光澤。按其地的顏色,并結(jié)合色型和透明度可分為羊脂凍、芙蓉凍、藕粉凍、楊梅凍、紅凍、黃凍、灰凍、黑凍、多色凍和瓷白地、紅花地、水草花、花生糕、大紅袍、紅帽子等品種。血形呈細脈狀、條帶狀、團塊狀、斑點狀和云霧狀等散布于地上。
【石榴石】石榴石按其組成可分為兩大系列若干品種:鐵鋁榴石系列(鎂鋁榴石、鐵鋁榴石、錳鋁榴石)和鈣鐵榴石系列(鈣鉻榴石、鈣鋁榴石、鈣鐵榴石)。透明且色澤艷麗純正者為寶石。
紫鴉烏的原生礦床有多種,主要產(chǎn)于接觸交代所形成的矽卡巖中和各種變質(zhì)巖及火成巖中,多數(shù)寶石級石榴石發(fā)現(xiàn)在沖積砂礦中。
【孔雀石】因其顏色和紋理酷似孔雀尾羽上斑點綠色及花紋而得名。性脆且暗藏微裂紋,貝殼狀至參差狀斷口。似透明至不透明。有草綠、孔雀綠、翠綠、暗綠和深天藍色等。折光率1.66-1.91,硬度3.5-4.5,比重3.6-4.1。遇酸起反應(yīng),且容易溶解于氨水及銨鹽溶液中。 綠松石 【綠松石】因色形酷似碧綠的松果而得名,寶石名為松石,又稱土耳其玉。是含水的銅鋁磷酸鹽礦物。質(zhì)地細膩,韌性相對較差。硬度為5.5~6。密度2.6~2.9g/cm3。它多呈鮮艷的藍色、蔚藍色(天藍色)、淡藍色、綠藍色、蘋果綠色或帶綠的淺灰色。天藍、碧綠且質(zhì)地純凈密實,顏色均一,光澤柔和者為上品,極為罕見 藍田玉 【藍田玉】因產(chǎn)于陜西藍田縣而得名。屬蛇紋石化(即基性巖或超基性巖受高溫氣體-熱液的影響變質(zhì)而成)透輝石礦物石料。蠟狀至玻璃光澤,微透明至不透明致密塊狀,硬度4~5,比重3.2~3.6。外觀常為白色至青白色、黃色、淺綠色、暗灰綠、淺黃綠色等不均勻的色調(diào)。藍田玉質(zhì)地細膩,光澤溫潤,紋理細密,彩翠映呈,一玉多色,玲瓏剔透,堅而不脆。
岫巖玉 【岫巖玉】簡稱岫玉,因產(chǎn)于遼寧岫巖縣而得名。通常呈致密塊狀或細片狀。玉質(zhì)非常細膩,蠟狀至油脂光澤,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4.5~5.5。密度為2.5~2.8g/cm3,礦物的平均折光率1.54~1.55。是鎂質(zhì)碳酸鹽巖、鎂質(zhì)基性巖、超基性巖的交代蝕變礦物,可與滑石、綠泥石等共生。廣泛產(chǎn)生接觸變質(zhì)的鎂質(zhì)大理巖中,我國很多地區(qū)具備這種地質(zhì)環(huán)境,所以其產(chǎn)地相當廣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