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左右,社會上最流行的一個行當叫做網吧。大量的青少年涌進了網吧,這種現(xiàn)象給當時的學校帶來了很多的麻煩。當時的教育部體育司司長王金龍在一次研討會上說過:“多一個圍棋少年,就少一個網迷,于家、于社會都有利??!?/span> 2001年國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教體藝司函[2001]7號文件的內容是關于“三棋進校園”的,三棋是指圍棋、國際象棋、象棋。 人們常說“十年彈指一揮間”,這項文件的出臺至今,“三棋進校園”的推進到底怎么樣呢?筆者就以自己居住的市區(qū)為例吧,圍棋總算擠進了中學校園,一所比較有名的學校對于達到業(yè)余五段的圍棋少年給予了綠燈,于是培訓市場也火熱了起來! 再看看象棋呢?不要說進校園了,連下大力氣試圖打造的某棋院都出現(xiàn)了招生尷尬。 這絕對不是個別現(xiàn)象,象筆者所在的這樣的二線城市在全國很多。 為什么會這樣呢? 讓我們來看一下文件的要求吧,文件要求: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在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過程中,要結合本地區(qū)和各學校的實際,作為“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課外文體活動的一項內容,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圍棋、國際象棋、象棋”三項棋類活動。 這個文件是發(fā)給各級教育、體育行政部門的,最后的執(zhí)行落實是相關地區(qū)的學校。 可是,學校立刻面臨一個實際的困難,這三棋雖然說起來容易,可是當真要作為課程來實施的時候,最大的瓶頸就出現(xiàn)了——師資問題。 于是,學校就轉而向當地的棋協(xié)求助。地方上的棋協(xié)的本質是個民間組織,就是一幫棋類愛好者在一起玩。于是,隨之而來的一個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凡是會下棋的就能教棋!這是個重大的失誤,從來沒有上過講臺的棋手去客串教師一職。教學的隨意性的結果必然是教學的失敗。 于是,我們就看到了一個見怪不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大師居然教不出大師”! 文件是個好文件,可惜它的作用只是催生了自由培訓市場,卻沒能實現(xiàn)進校園的初衷。這方面,不僅是象棋錯過了,圍棋和國際象棋也沒有能夠很好的解答這個難題。 其實,當時最佳的配套措施是對學校的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上В募械?/span>“結合本地區(qū)和各學校的實際”這一點最終起到了負面作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惰性思想最終讓這個文件在很多地方成了美麗的彩虹。 目前棋類協(xié)會雖然正在做師資培訓的事情,不過還只是面向于自由市場,很多地區(qū)的中小學校園基本上是處于被忽略的狀態(tài)。 時過境遷,如今圍棋和國際象棋已經另辟蹊徑,開始努力進入大學校園。這個舉措可以說解決了另一個重要的癥結——升學問題。我國的現(xiàn)狀就是只要能對升學具有助推作用,這個項目就能火。 平常,人們在談起象棋的困境時,經常會提到沒有政策支持。然而,十多年前的那支“尚方寶劍”,因為不知道怎么用而被白白的錯過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