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我和女兒去樓下散步。剛到樓下,她就指著一家商鋪興奮地說,“終于倒閉了!”我轉過頭去,果然看到了櫥窗里貼出的“本店轉讓”的告示。
當然了,看到人家的店鋪關張,自然不應該幸災樂禍。那么,我們是不是有些缺心眼兒呢?——還真不是。 這是我和女兒很喜歡玩兒的一個游戲(其實是我自己構思的一個財商啟蒙練習,但女兒不知道),對新開設的店鋪進行預言,看能夠開多久,已經(jīng)玩了好幾年了,而這家店,是我們在新開一個星期之后,就做出了“三個月到半年”倒閉的判斷,所以當我們看到預言實現(xiàn)的時候,自然會有一種“考了好成績”的興奮了。而這個過程中,我對“財商教育”的理解也日漸不同。 ▋用經(jīng)濟學思維指導生活,才能認識真實世界 說來慚愧,其實,我是學經(jīng)濟的。
為什么說慚愧呢?是因為我在大學先學的是機械設計與制造,后來實在是學不下去了,轉到了商學院學了經(jīng)濟與貿(mào)易。可是,說實在的,在學校里沒有學到什么經(jīng)濟學知識——不怪老師,而是我們當時教學指導思想還是在學習計劃經(jīng)濟體系。
再到后來,我進入了一家全國經(jīng)濟類的核心期刊做記者和編輯。在工作中,我要向經(jīng)濟學家約稿和采訪,這才在和他們的交往過程中,真正地學習了一些經(jīng)濟學。之后,我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就不一樣了,也指導了我以后的生活。
比如,我很輕易地就放棄了政府職員的身份,雖然已經(jīng)在那里工作了五年也當上了科長——因為那是“沉沒的成本”,無法打撈;
比如,我換了很多的工作,但無論是工資待遇還是工作環(huán)境如何,我從來不抱怨老板——因為“自由的交易是平等的”,我選擇了,就要承擔,不滿意,可以選擇走人;
比如,我在談任何的合作的時候,不會因為價格而談不攏——因為“決定價格的是需求而不是成本”,不是我付出多少就應該得到多少,而是我被別人需求多少就值多少。
總結一句,就是用經(jīng)濟學的思維,就不會那么感情用事,對世界的認識也更加真實一些——這很正常,因為我們生活的社會,就是以市場經(jīng)濟為主導的社會。 ▋真財商,不是教孩子賺錢或理財
現(xiàn)在,大家對孩子的財商教育都很重視。但市面上普遍流行的財商教育,對“財商”的理解,我卻不敢茍同。您一定對這樣的宣傳不陌生:
當然了,我還是很佩服這些機構和專業(yè)的老師,他們?yōu)槿鐣贾匾暫⒆拥呢斏?,起到了推動的作用?/p>
但是,我所理解的財商,不應該是賺錢的能力,更不應該是掌握多少金融和理財?shù)闹R,而是對財富的理解能力,啟發(fā)孩子對金錢有正確的態(tài)度,懂得一些基本的經(jīng)濟學原理,讓自己的所作所為為那“看不見的手”做準備。
首先,財商不是教孩子如何賺錢或理財。
一來,當小小企業(yè)家、賺錢,這些都是結果,把孩子架空于真實世界,沒有任何真實的經(jīng)歷,又怎么可能對過程有深入的感悟? 二來,讓孩子初步認識貨幣,通過買東西了解什么是交易……這些生活中的財富教育,已經(jīng)夠了。如果讓一個從來沒有通過自己的付出,而賺取一分錢的孩子,去學習什么股票期貨交易,最后也只能淪為家長的自high,孩子學不到什么。 其次,財商教育不可簡單粗暴地外包給機構,父母身體力行的教誨,比商學院的課程更奏效。
你可能會說,財商畢竟是專業(yè)知識,父母們能做得來么?能。我前面說了,所謂的財商,不是金融、理財?shù)闹R,而是對財富的理解能力。家長根本不必要是專家,只要做好引導就可以了。 其實啊,關于智商啊、情商啊、財商啊,這些關乎價值觀、生活觀、人生觀的事情,最好的老師,就是家長。家長的作用,是給予孩子正確的大方向,也就是財商,至于孩子如何賺錢和理財,他有太多的途徑和方法自己去學習了。 下面我就講講,我理解的,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真財商”上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身體力行,教給孩子三個樸素的經(jīng)濟學原理 每每看到很多成年人抗議“星巴克咖啡漲價太多”、“蘋果手機憑什么賣那么貴”、“教授沒有電影明星的報酬高”、“奢侈品的成本其實很低”、“抵制日貨、美貨”……我都會有一種迫切想法:要是每個人懂得一點兒經(jīng)濟學的知識,有多么重要!
那么,培養(yǎng)孩子的財商,到底要培養(yǎng)什么呢?我想讓孩子理解的,就這么樸素的幾條:
一、價格不是由成本決定的,而是由需求決定的。
我經(jīng)常給女兒講沙漠中水的故事,一滴水比一公斤黃金更有價值。她現(xiàn)在說到一個東西很有價值的時候,就會說“就像沙漠里的那滴水一樣的”。
物品是如此,人也是一樣。在任何的環(huán)境下,都不要有“懷才不遇”的抱怨。因為,你的價值不是由你自己決定的,而是由別人對你的需要程度來決定的。 也因為這樣,孩子判斷一件事情做得好不好時,不是看吃了多少苦,付出了多少勞動,而是看是否被需要,是否有效果。在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時候,檢查的是路徑、戰(zhàn)略、做事的方法,而不是檢討自己吃苦沒有吃夠,更不是花時間去找借口,而不是想辦法。 二、自由的交易,是平等的,契約精神是經(jīng)濟的最基本的共識。
這就是說,當你是交易的一方的時候,要么你選擇接受,要么你選擇不接受,當你選擇了接受,就要承擔交易的所有后果。
我們經(jīng)常會遇到雙方都不滿意的交易,比如老板抱怨員工懶,員工抱怨老板狠,賣的一方覺得便宜,買的一方覺得貴……而這些,其實都對交易本身于事無補,且會損害交易本身。
有人說,中國社會當下最缺失的就是誠信,用經(jīng)濟和法律的語言來說,就叫做契約精神。財商中,我認為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的,是“傻一點、笨一點”,遵守“規(guī)則”一點,講究“信用”一點。而不是讓已經(jīng)“很聰明”的中國孩子,再去學“更加聰明”的理財技巧。
三、商業(yè)的本質是獲利。 老一輩家長不正確的財富觀,常常體現(xiàn)在視賺錢為恥,視花錢為吃虧。比如經(jīng)常聽見媽媽輩在兒女請吃一頓飯的時候說:這個菜我也會做,比餐館做得還好,買這材料多少錢,這餐館“黑”了我們多少錢云云。老一輩媽媽著眼點是省錢觀,而不是賺錢觀。因為看重省錢,所以對獲利行為在思想上大為壓制,更不用說興致勃勃去研究了。 另外,我們生活里面,常常用自己的行為去“啟發(fā)”孩子如何阻礙別人獲利,如跳票中介直接交易,如讓醫(yī)生朋友免費看病,讓律師朋友免費提供法律服務等等……看上去很聰明,很有經(jīng)濟頭腦,也在現(xiàn)在社會可以用得著,但省去這些費用之后,對經(jīng)濟造成的損失,對自己時間造成的消耗,這些經(jīng)濟賬卻不會算了。 讓孩子學會承認商業(yè)的價值,承認獲利的正當性,并把重點放在如何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上,這才是孩子應該從小有的“心眼兒”,也就是財商教育。我自己對經(jīng)濟學研究不夠,但是,我覺得孩子在財商的培養(yǎng)上,能夠懂得這幾點,已經(jīng)就很不錯了。 ▋第二重境界:堅持一個趣味財商練習 我再以我們家的“店鋪觀察”為例,來說說如何在真實的生活中培養(yǎng)財商。
這個游戲,不用花一分錢,不占用專門的時間,送孩子上下學、散步的時候都可以進行,還增加談論的話題,鍛煉了孩子觀察、分析、判斷、推測的多種能力。
反正,這個游戲,我們家玩兒了好幾年了。在我們周圍,預測的成功率達到了95%以上(有幾家我們預測會倒閉的商鋪,還在掙扎中)。成功地預測了上海小籠包、酸菜拉面、球迷餐廳、四川小面、女性服裝店……十幾家商鋪的關閉和轉讓。
可以毫不客氣、充滿自信地說,如果想在我們附近的商業(yè)街開店,咨詢下我和女兒,真的可以省很多錢的。就拿這家剛剛要轉讓的羊奶專營店來說吧。他們在剛剛開始裝修的時候,我們就已經(jīng)注意到了,并馬上開始了我們的觀察、體驗、分析、判斷:
最終結論,我們判斷,如果這個店鋪不是品牌的展示店,要靠銷售來支撐的話,應該生命的周期短的話三五個月,長一點兒半年,最終不會超過一年。結果,真的就只存在了幾個月而已。
當然了,我們看著這家店從裝修開始到關門的過程,還是挺遺憾的。中間,我們也討論過,如果是我們開這家店的話,會怎樣裝修,怎樣推廣、怎樣營銷,怎樣服務,怎樣開發(fā)產(chǎn)品……這就是一堂活生生、每天都在變化的財商課程。 ▋第三重境界:以真實生活為課堂,內(nèi)化成習慣
從真實的生活中學到的,才最生動、有效。
我去加拿大的時候,住在中學同學家里,她開玩笑地說她的兒子,“路易就是一個小財迷,任何的事情,你都可以跟他用錢來商談”。
剛開始,我還不太理解,以為就是很多家庭里的“做家務給酬勞”的游戲而已。后來,我才明白,他們的生活中的交易,都是真實的。
比如,在社區(qū)里,很多家庭都會雇傭孩子送報紙、給草坪澆水,剪草,秋天掃落葉,冬天清理積雪,假期再超市打工。這些,都是有市場價格的,而這里的孩子,是實打實的給鄰居、給社區(qū)、給餐廳、給超市打工來掙零花錢的。 正因為如此,孩子對真實的商業(yè)規(guī)則是有很清晰地認識的,不是我們的那種“期末考了90分,獎勵你500元”的財富規(guī)律。
在家庭可以上的財商課,其實有很多很多,只要遵守真正的商業(yè)原則,遵守商業(yè)的規(guī)律,每個家庭都可以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出很精彩的財商課程。
而這些,孩子吸收的更好,也更真實,更加有效。歡迎在右下“寫留言”分享您的心得體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