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憶中的故鄉(xiāng),總是充滿詩情畫意。那時候你還是一個孩子,無論家鄉(xiāng)多么貧窮,土地多么貧瘠,交通多么閉塞,生計多么艱難,你的記憶里也只有那些田園詩般美好的景象。
八十年代初誕生了“萬元戶”這個詞,用來描述那些在改革中先富裕起來的人們。1982年農(nóng)副業(yè)總收入達14000多元,住二層樓,院子里四輪車、摩托車、自行車一個不少,絕對是八十年代農(nóng)村典型的“萬元戶”。
在農(nóng)村集市上,除了賣商品的小販和攤位,還有各種組織抽獎的、演馬戲的、炸爆米花的、扭秧歌唱大戲的……震耳欲聾的高音叭喇的聲音吸引著人們快到這里來看熱鬧。
小學在村里,初中就要在鄉(xiāng)里或者鎮(zhèn)上了,距離村子幾公里甚至十幾公里。在平原地區(qū),很多孩子上初中以后就有自行車可騎了。那時候,買輛自行車對于家里來說也是一項不小的支出。
那時候農(nóng)村里青壯勞動力還都在村里,人們雖然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老老少少在一起,卻是發(fā)自心底地開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