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我在失控
布羅茨基(俄國)
并非我在失控:只是倦于夏季。
日子荒于你伸手抽屜取襯衣之際。
但愿冬季來臨,用雪窒息
所有這些街道,這些個人類;但首先,悶死
枯萎的綠色,我愿和衣而眠或索性撿本
借來的書,而一年倦慵節(jié)律之所剩,
像只遺棄它盲主的狗,
在普通的斑馬線上橫越馬路。自由
是你忘記如何拼寫暴君姓氏的時候,
你的口涎甜過波斯餡餅,
雖然你的大腦被公羊角般擰緊,
沒有物體落下你淺藍的眼睛。
(常暉譯)
讀后感:不知道其他的讀者是怎樣去讀布羅茨基這首詩的,這首詩乍一讀來,不好一下子理解。但細細地去梳理下來,讓我們讀到了這樣一個表達上的線索,即時間和時間作為前提和鋪墊所帶給作者以及我們閱讀者的點滴感受。沿著這樣的表達,我們看到了詩人“失控”的理由來源于他復(fù)雜,深刻,痛苦強烈的人生感受,正如詩人在詩中所描述的:“日子荒于你伸手抽屜取襯衣之際?!薄岸荒昃脬脊?jié)律之所剩,/像只遺棄它盲主的狗,/在普通的斑馬線上橫越馬路?!彼裕幢恪笆悄阃浫绾纹磳懕┚帐系臅r候,/你的口涎甜過波斯餡餅,”那樣的“自由”到來時,仍不能避免“你的大腦被公羊角般擰緊,/沒有物體落下你淺藍的眼睛?!边@樣的書寫讓我們悟到現(xiàn)世人類生命中生中的死和死中的生,透過一個個體生命的體驗現(xiàn)身說法,也是詩人本身的自我描述,反過來又從個人延及到整體。
作者簡介: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俄裔美國詩人,散文家,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1940年生于列寧格勒。15歲即輟學(xué)謀生,打過許多雜工,很早開始寫詩。發(fā)表在蘇聯(lián)地下刊物上,1964年受當(dāng)局審訊,被定為"社會寄生蟲",判刑5年,后來當(dāng)局迫于輿論壓力,在其服刑18個月后予以釋放,1972年被放逐后移居美國,起初8年在密歇根大學(xué)任駐校詩人,后在其他大學(xué)任訪問教授,1977年加入美國籍,1987年因其哀婉動人的抒情詩作品獲得諾貝爾獎。其英文寫作也十分出色,諾貝爾獎提及他對"英語特性的掌握令人驚訝。"自稱為"俄語詩人與英語散文家的愉快結(jié)合。"著作詩集《詩選》(1973)、《言論之一部分》(1980)、《二十世紀史》(1986)、《致烏拉尼亞》(1984)、以及散文集《小于一》(1986)《論悲傷與理智》(1996)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