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想給大家講一個蠻心酸的故事。 起因是新認識的一位90后妹子,每個月拿到工資之后的第一件事是還信用卡,第二件事是拿信用卡買買買——用下個月的額度。 對于量入為出的觀念,她嗤之以鼻:“這年頭誰還儲蓄?當然得及時行樂?。〔蝗辉趺茨敲炊嗳速IiPhone?” 所以這位妹子月月光,零積蓄,信用卡有時候還要分期還。 你會發(fā)現(xiàn),當身邊很多人都這樣做的時候,互相之間自嘲“月光族”,仿佛使得“月光”本身成了一件理所應(yīng)當、無需介懷的事。 這真是讓人看著心急??!因為長期做“月光族”的后果,還是很可怕的。希望下面這個真實案例,能給還在月光的同學(xué)們提個醒,作為前車之鑒: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81年生的妹子,大學(xué)畢業(yè)至今工作已近13年,在一線城市從事傳統(tǒng)媒體行業(yè),13年來一直在報紙、雜志做編輯。 她的月薪從2004年的3000漲到2016年的12000,貌似還不錯,但和其他同學(xué)相比,十幾年來職級都沒怎么漲,所以工資漲幅其實也不大。 因為妹子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是沒有規(guī)劃的,她心性簡單,喜歡編輯工作,也安于這樣的收入,并未謀劃跳槽進入高薪或高年終獎的企業(yè)——比如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比如上市出版集團等。 要命的是,妹子不僅對職業(yè)生涯無規(guī)劃,連自己的財務(wù)狀況也是懵懵懂懂,30好幾的人了,從未進行過強制儲蓄,也未進行過任何投資。 錢,都花光了…… 妹子還有一段不成功的婚姻,婚內(nèi)與前夫合供了一套房產(chǎn),70多平米的房子當年只要30萬,不幸的是他們離婚時房價還未開始瘋漲,妹子也無甚所謂的把房子讓給了男方,拿了2萬元凈身出戶。 這2萬元,被妹子出國旅游一次用光。 因此,35歲的她,至今一無所有,她的家人在目前的房價環(huán)境里也沒有能力支援她首付款,于是乎妹子無儲蓄無房無車,無任何可賺錢的資產(chǎn),只能持續(xù)出賣她的時間賺取收入,直至退休,甚至沒有能力應(yīng)付突發(fā)意外。 故事講完了。雖然我們不知道像妹子這般狀況的人到底有多少,但毫無疑問,這種狀況是不良的,它無法拓展你的人生寬度,給你帶來更好的人生體驗,除非當事人非常有安全感,隨波逐流亦能心滿意足。 還得保持身體健康,確保自己不生大病。 你可以怪房價,怪財富分配不均,但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自我管理的驅(qū)動力,總不能一點都沒有吧? 我們時常把【資產(chǎn)】與【負債】掛在嘴邊,不妨這么來理解: 【資產(chǎn)】,就是把錢放到口袋里,經(jīng)由投資讓錢生錢,持續(xù)累積讓自己越來越有錢。 【負債】,就是把錢從口袋里拿走,為滿足各種欲望而消費,持續(xù)花銷讓自己越來越窮。 所以最理想的人生狀態(tài),也許就是不斷增加資產(chǎn),克制欲望把錢留下來用于投資,用資產(chǎn)賺來的利息消費,最終讓手里可生錢的資產(chǎn)越滾越多,無需再仰賴一份微薄的工資。 比如早年購兩套房的人,如今可以靠收租度日,比如堅持定投基金的人,在3-5年后本金翻倍可以再投資,滾雪球。 而要累積【資產(chǎn)】,強制儲蓄是不可避免的第一步! 每月必存,工資一發(fā)下來就存,就當這筆錢不存在,買理財、定投基金都可以。 剛畢業(yè)的人甚至可以從300元的強制儲蓄開始,根據(jù)工資水平的漲幅緩慢提升儲蓄額度,或每月進行基金定投。 其實,那位80后的妹子哪怕頭三年每月存300,接著3年每月500,接著3年每月800,后4年每月1000,她目前最低都能擁有10萬元存款,如果用心理財、好好規(guī)劃的話,相信她至少能夠擁有一套房產(chǎn)并數(shù)十萬存款了。 所以,別再覺得“月光族”是個時髦的標簽了,從下一個發(fā)薪日開始,讓我們減輕【負債】,增加【資產(chǎn)】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