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蠱的含義及其治療驗方 一般人談?wù)摰男M實際包含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概念,第一種概念是純粹是毒蟲或是植物制作而成的蠱,第二種概念是泛指巫蠱妖術(shù)一系列的邪術(shù)。
歷史一般比較多的記載蠱的案例,與現(xiàn)代人所認識的所不同的是,下蠱泛濫的地方,并非主要集中在西南之地,而是主要是集中在廣東福建一帶。 由于下蠱案例之多,甚至驚動到了皇帝的地步,宋仁宗在慶歷八年(1048年)發(fā)行了《慶歷善救方》,按記載:”頒慶歷善救方:上始閱福建奏獄,多以蠱毒害人者,福州醫(yī)工林士元能以藥下之,遂詔其方,又命太醫(yī)集諸方善治蠱者為一編,詔參知政事丁度為序而頒之“。 這里說得比較清楚,宋仁宗發(fā)現(xiàn)福建的蠱毒的案子太多,而福州又有醫(yī)擅長用藥治蠱,所以就召來與太醫(yī)一起編出來了《慶歷善救方》一書,專門針對下蠱。 有些人感興趣會去找《慶歷善救方》一書,這里負責(zé)地告訴大家,此書已經(jīng)散佚,所以很難找到了,還有些人曾經(jīng)也聽說過,然后百度搜索不到一點線索,那是因為網(wǎng)上談這些的文章,把書名寫錯了----《慶歷善救方》,不是《慶歷善治方》。 不過雖然散佚了,但是嘉祐六年的時候,福州所轄12縣衙將《慶歷善救方》刻在了石碑上,以供抄閱,預(yù)防蠱毒,所以還是可以節(jié)選一些內(nèi)容出來,下面的內(nèi)容比較有價值的,因為這個方子,幾乎徹底禁絕了蠱毒的蔓延。 《淳熙三山志》《土俗類一 禁蓄蠱》:'準知府兵部牒,嘉祐六年十一月立碑。應(yīng)中蠱者,不拘年代遠近,先煮雞子一枚,將銀釵一只,將右熟雞子內(nèi)口含之,待一飯之久取出,釵與雞子俱黑色,是中毒也??捎孟路剑何鍡斪尤齼?,木香,丁香各一十文,甘草三寸(一半炮出火毒,一半生用)糯米二十粒,輕分三分,硫黃末一錢重,麝香一十文。右八味入小沙瓶內(nèi),用水十分,同煎七分,候藥面上生皺皮,是藥熟,用絹濾去滓,取七分小椀,通口服,須平旦仰臥,令頭高,其藥須三度來斗心,即不得動。如吐出,用桶盛,如魚脬類,乃是惡物。吐后,用茶一盞止。如瀉,亦不妨,瀉后,用白粥補,忌生冷、油膩。十日后,服藥解毒丸兩三丸補之,更服和氣湯散,十余日平復(fù)。解毒丸者,如人中毒,十日以前,則此藥可療。五棓子半斤(甑中蒸、炮,令熟),丁香三兩(焙,黃集色),預(yù)知子半斤(一半蒸,令熟,一半焙,令黃色)木香三兩(一半炮,令黃色,一半焙過),麝香三文,甘草二兩(一半炮黃色,一半生用),水銀粉一盂子,朱砂一兩(細研為衣)。右件搗羅為細末,用陳米爛飯為丸,如彈子大。用藥時,研令細,同酒一盞煎,得溫服。“ 可以看出上述內(nèi)容中有非常詳細地包括了對蠱的診斷,還有具體解蠱藥的制作方法,由于這個藥方非常有效,所以當?shù)毓賳T將其制作成碑,讓大眾抄閱,也正是因為此,下蠱的人就越來越少了。 二、中蠱的癥狀及一些故事 根據(jù)《清稗類鈔》的記載,蠱術(shù)主要盛行為南方,多在少數(shù)民族部落中存在,一般外地人去福建或是廣東,很容易不小心中蠱就死掉了,并且在漳汀一帶最為盛行(福建五大州,福州、泉州、漳州、建州、汀州)。 在福建稱為蠱鬼,在廣東稱為藥鬼,在廣西有一種藥思蠱,其形狀大概類似于灶雞蟲(蟋蟀),而在四川與云南有金蠶蠱,也叫食錦蟲。 根據(jù)《五岳游草》記載,還有一種叫稻田蠱,并且《馮氏醫(yī)說》中記載更為繁復(fù),有魚蠱、雞蠱、鵝蠱、羊蠱、牛蠱、犬蠱、蜈蚣蠱、蜘蛛蠱、蜥蜴蠱、蜣蜋蠱、科斗蠱、馬蝗蠱、草蠱、小兒蠱等。 造蠱的方法,就是把大量的蟲子放在一個器皿中,相互吞食,最后活下來作為蠱。另外一種說法是,取蝦蟆、蜈蚣、蛇虺讓它們相互吞食后,剩下的為蠱,而這種蠱能夠變化。養(yǎng)的人常以酒肉來祭祀,需要用時就取出來給人下毒在吃的東西里,人中了毒后,就會心悶腹痛,臉色發(fā)青,或是吐的口水帶血,或是上廁所時便出膿血。 而病人吃的東西,全部會化成蟲子,在身體內(nèi)咬壞五臟,把五臟咬盡后人就死了。比較急的時候,十幾天人就死了,比較緩的,可以久到一年。而死人后,病氣還會傳染給其它人,這個叫蠱疰。 對中蠱的分類大概是這樣的:臉色青黃,為蛇蠱;赤黃為蜥蜴蠱;臉色青白,并且發(fā)脹,嘔吐像蝌蚪形,為蝦蟆蠱;面色發(fā)青,嘔吐像蜣蜋形,為蜣蜋蠱。 另外也有說,南方有蓄養(yǎng)金蠶,蠶的外觀是金色,給它喂食蜀錦,它的糞便是有毒的,所以害人就是取它的糞便。 值得注意的是,這里提及的蠱,已經(jīng)開始進入邪術(shù)范疇了,并不是單純的生物毒藥之類的事物。因為包括金蠶蠱、蜈蚣蠱、蝦蛤蠱,按記載都是能夠隱形不見的,而且養(yǎng)它們的時候,是要成對養(yǎng)的的。當?shù)搅怂鼈冃枰慌涞娜兆?,會取一個水盆,然后它們就會從水盆里浮出來,養(yǎng)的人再用針刺它們來取毒,然后就會在當天去毒人。通常是宴請賓客,不管是不是親戚朋友,都一定要進行加害。毒不會加在特別熱的東西里,因為那樣會消散,通常是加在已經(jīng)做好的菜中。 又有一種說法是,農(nóng)歷五月五日,取蟲子們放在一起,相互吞食,最后剩下來的叫蠱,而它們包括蛇蠱、蜥蜴蠱、蜣蜋蠱,要看相互吃的快慢,來確定是死得快慢。當蠱成了后,放在吃的東西中,吃的東西會變得非常好吃。 如果中了這種蠱,開始是沒有感覺的,然后久了后蠱就會生長,然后咬食人的五臟,然后痛不可忍,只能通過喝百沸湯能緩解,當人死去的時候,就會有蟲子從耳朵眼睛中爬出,形狀差不多。而這些蟲子沾水又能活,而被下蠱的人,如同被虎咬死的倀鬼一樣,會被蠱所控制,所以家里的東西,出會全部歸下蠱人所有,由于在夜中它會出去,光芒如同流星那樣,所以叫作飛蠱。 這個光會產(chǎn)生影子,如同活人一樣,它的名字叫桃生,這個影子久了會如真人一樣,并且能與人相交通,稱之為金蠶。 這種死掉的人如果尸體火化,心與肺是燒不掉的,剩下來的看起來就像蜂巢一樣。 施蠱的人,殺的人越多,那么這個就會越靈,家里就會越富,因為蠱術(shù)使用的人多了,所以峒官(少數(shù)民族部落的首領(lǐng)被朝廷封的官),就讓巫師做法來解決它們。 一種方式是把婦女埋入土中,取她的頭,然后澆上蠟,再點燃,召來冤魂,如果魂不附的話,那么就再找個婦女來罵鬼,這樣就能讓其死掉,否則是不可以的。 而在廣東東部地區(qū),有西土州的寡婦,當?shù)亓?xí)俗稱為鬼妻,沒有人敢娶。當?shù)厝绻煞蛞獬?,當?shù)氐膵D女通常會給自己的丈夫下蠱,稱為“定年藥”,如果是三年就下三年的蠱,五年就下五年的蠱。如果到期了還不回,蠱就會發(fā)作,然后人就會膨脹而死,如果按時間回去,那么給藥來解,就沒什么事。所以都說土州地里都是用蠱來留人,而人也是因為蠱是留下。 說及這里,順便說個真實案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西南有一個地區(qū)的監(jiān)獄遇到過一件事,當時該監(jiān)獄里,有一個勞改犯,忽然發(fā)高燒,所以送到了醫(yī)院的醫(yī)務(wù)室。 但是給吃了藥什么的不管用,那犯人自稱是在湖南一個村子里跟一個女的結(jié)了婚,然后出來找工作賺錢的,曾經(jīng)約定過要在指定時間回去,但是因為偷了東西被抓來勞改,到了約定的時間卻回不去,然后突然病了,肯定是中蠱了,不讓他回去,他會死掉的。 監(jiān)獄里的干部們當然不信這個話,但看這發(fā)燒又確實治不了,于是就送到市里面的醫(yī)院里去治,然而在市醫(yī)院里仍然治不了,后來又過了幾天,這個犯人脖子開始爛開了,爬了很多蟲子出來,這個犯人也就死掉了。 在當時的年代,因為信息比較封閉,都認為只是某種奇怪病導(dǎo)致的巧合而已,雖顯得不太正常,但也只是小范圍內(nèi)作為奇談傳了一小陣就淡忘了,后來過了許多年,該監(jiān)獄的干部的有人回憶起這事時,才發(fā)現(xiàn)其中詭異之處。 當然,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這事那么多年了,那監(jiān)獄也就遇到過這一起而已。 需要說明的是,在一些地區(qū)放蠱,是分為黑蠱與白蠱的,這種說法有很強的地域性,與其它地方不相同,不要混淆。 白蠱一般三個月內(nèi)認為是可以救的,需要注意。黑蠱則認為無藥可救,黑蠱制作并不復(fù)雜,一般是用一些常見的有毒的植物配合一些毒蟲制作而成,實際上就是制作毒藥了,白蠱的解法一般就是甘草伴酒喝,因為甘草能解百毒。 下蠱用法正如一些武俠小說里可以看到下藥的那樣,偷藏在指甲時,在酒菜里偷偷彈下,所以如果當?shù)氐娜撕芗芍M留長指甲或與有長指甲的人一起進食。 如果說東南一帶比較明目張膽的話,到了西南一帶,變得非常收斂,與一般人所想不同的是,在西南地區(qū)雖然時常有放蠱之說,但是會放蠱的人地位比較低下,大家都會刻意疏遠。 而且隨著地域不同,存在兩種極端,一種是非常不在意對方會放蠱,一種是非常在意對方會放蠱。 不在意的典型是,比如明知某家姑娘會放蠱,但是因為長得漂亮,雙方情投意合,于是也就不在意了,不過婚姻形式上會做些改變,即不能明媒正娶,要采用偷婚私奔的方式進行。 而在意的典型是,只要知道對方會放蠱,無論熟悉不熟悉,都會很極端地各種想方法去把對方弄死,甚至有些村落,如果知道了對方會放蠱的,會整村人聯(lián)合起來把對方燒死。 但如果是在東南地區(qū),如果是被人知道家中有人會放蠱的話,這家人的姑娘大多也只是很難嫁出去而已,所以就只能前往外地嫁到外地去。 上面說的蠱更多是都集中在毒的部分,大多應(yīng)用了現(xiàn)實中的一些毒蟲毒物而制作的生物毒藥,通常它們進入人體后會在人的身體內(nèi)緩慢生長,從而導(dǎo)致人器官衰竭而死亡。 三、廣義上的蠱 除了這些有形的蠱外,更麻煩的是還有一些是無形的蠱(廣義上的),這種是泛指的妖術(shù),包括的范圍非常廣泛,代指一切邪術(shù)。 如在東南亞一帶所說的降頭,一般說是從西南地區(qū)傳到東南亞,如果嚴格追溯的話,這實際上是錯誤的描述,因為這些顯然是從福建沿海傳出,只不過因為中國在史上對于這些有過大力的整治,所以控制了起來。 舉例來說廣西,蠱通常被稱為“雞鬼”,而這些養(yǎng)蠱的人,他們會被要求定期放蠱,通常會在正月十五的凌晨時候,拿著弓箭在路口四處放箭,意思就是四處放蠱,如果是誰遇到了那么就是誰倒霉會中蠱。 被稱為“雞鬼”的蠱除了毒蟲之類的話,還有一種特殊的就是箭,養(yǎng)這類的也被說是養(yǎng)箭的。 通常這種養(yǎng)箭的,要求是用雞來養(yǎng),如果不用雞養(yǎng),那么箭(蠱),就會餓極了跑出去四處咬人,如果誰被咬到了,那么就倒霉了,同時,因為它的形象描述是氣態(tài)的,雞冠七彩發(fā)光,外形也像一只雞一樣。,所以這種也被稱為雞鬼。 當然上面只是眾多說法中的一種,還有一種說法是雞鬼喜歡吃的是豬血。 這種中箭的癥狀,人的魂魄會先出現(xiàn)問題,會開始變得癡癡呆呆,然后開始胡言亂語,然后就會病掉。要解這種癥狀,要家人先行問話,讓變得癡傻但還能說話的患者說話,在不斷問詢中,通常會透露說出來是哪家,于是就會帶上去那家人鬧。 然而再請法師來幫忙,法師會先咬姜并把姜液吐入水碗中同,三口,然后再用香,對其碗寫符令,再對患病寫符令,完后,取水噴三口往患者即可。 然而還會進行一次卜占,當患者把紅包給法師后,法師會走到門外,松手讓三香落地,如果平行就代表治成功,不然就還要治多次。 如果總是出現(xiàn)交叉,說明這樣治不了,那么還需要配合草藥治療,通常就由法師上山去采藥來進行治療。 關(guān)于它的治療,在壯醫(yī)的資料上記載更多,通常用現(xiàn)代比較能接受的說法,可以理解為“雞鬼”是一種特殊的毒氣,人染上之后,會定期發(fā)作,所以通過藥物可以解決。 四、現(xiàn)代研究 現(xiàn)代也有人作過一些現(xiàn)代的簡單研究,廣西民族大學(xué)的有個教授叫容志毅 ,曾經(jīng)實驗把毒蛇、蝎子和蜈蚣放在缸里相互咬,然后用米泔水澆注,密封起來,置于潮濕悶熱的環(huán)境中使其霉爛。30天后,他提取器皿中的霉菌送至南京理工大學(xué)化工學(xué)院分析測試中心化驗,結(jié)果是:霉菌里確實含有危害人體神經(jīng)、心臟、細胞的三種毒素。 另外有一些研究認為,這其中還有一些迷幻或是心理因素的成份,因為有一些合成的蠱中,會加入曼陀羅花之類的東西,又或有一些成品會刺激神經(jīng),它們會有強烈的致幻作用。在這些致幻作用的基礎(chǔ)上,進行相應(yīng)暗示與引導(dǎo),可以對受術(shù)者的幻覺進行操控,這說法并非虛談,在西伯利亞西部地區(qū),薩滿巫師就會通過服食毒蠅傘,然后進入通靈的狀態(tài),在非洲地區(qū),也有巫師通過服食致幻的植物,然后進入通靈狀態(tài)進行預(yù)言。如印度教的苦修士,時常把大麻與其它毒品混合在一起吸入,進入致幻狀態(tài)進行通靈。 但是這種致幻對人身是有害的,因為在幻覺的支配下,人往往會作出逃跑、自傷、攻擊、甚至自殘的行為,不然就會出現(xiàn)高傲、妄自尊大,覺得自己強有力,并且做出傷害自己或他人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這些現(xiàn)象并非僅在使用藥物的過程中出現(xiàn),而是在用完藥物后,之后仍然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換句話說,混合了致幻的成分后,受術(shù)者更有可能由于受到的暗示,見到更多種種與自己所知的文化背景相關(guān)的恐怖的景象,從而做出很多旁人難以理解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往往就會被詮釋為一些靈異的因素。 這些現(xiàn)代的研究大多比較浮于表面,所以僅隨意提及一下,看過便罷。 五、道法如何治蠱 事實上在道法中巫蠱解決的實在是屬于較簡單的事,因為道法中包括山醫(yī)卜命相,其中自然也少不了醫(yī)的手段,較早記載治蠱的方法是在《葛仙翁肘后方備急方》中《治中蠱毒方第六十三》中便詳細有述,又如在唐朝孫真人的《孫真人備急千金要方》中也有詳細記載治中蠱的方法,非常繁多,無法一一復(fù)述。而對于無形的,通常把咒詛蠱毒劃在一起,這一類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純粹的符咒類的比如通用紫書大法中的'雷火歷黑大將軍符',只要內(nèi)煉得當?shù)姆◣?,按科依式處理后,讓中蠱將其吞服,便能夠治愈。又如<<玉樞經(jīng)>>中,也有一道符,可以用于解蠱毒咒詛使用,通過大量誦讀該經(jīng)文書畫相應(yīng)靈符,便可以使蠱毒消除。再或可使用'上清天罡神符',其同樣有“治人間精邪、惡毒蠱氣、鬼胎鬼炁傳行人道,損害人命及諸為妖”的作用。其它還有諸如專業(yè)用于斗法的體系,例如火犀雷府法,一般由太乙月孛星君主法朱彥為將,專門用于針對邪巫及解相關(guān)的法用,對一切邪術(shù)均有克制的作用。 |
|
|
來自: 易學(xué)的探索 > 《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