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馬賽克講故事的傳統(tǒng)可以追溯至古代,特別是涉及宗教題材。然而,蘇聯時期則用它來表現新時代的蘇聯人。當時,在全國各地的建筑物外墻上都可以看到用馬賽克裝飾展現的政治思想和口號。 上世紀70、80年代的蘇聯,建筑物外墻通常會采用馬賽克作為裝飾。學校的馬賽克墻面繪有優(yōu)秀少先隊員的圖案,體育中心墻外則是奧運會獎牌得主,而工廠外墻上是用馬賽克裝飾的快樂工人形象。普通公寓樓外墻往往可以看到共產主義發(fā)展史和列寧的形象,以及不同年齡和不同性別的共產主義建設者們。/安加爾斯克市。 “祖國母親在召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蘇聯宣傳畫的主題,而在戰(zhàn)后,這一平面形象變?yōu)榉鼱柤痈窭帐械囊唤M巨型雕像,以紀念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該市于1961年更名)。這一次,與這一形象相互呼應的是列寧的名言:“一切權利歸于蘇維埃,如同土地之于農民,和平之于民眾,面包之于饑餓?!?/安加爾斯克市。 進入莫斯科地鐵里,你會看到大量的蘇聯時期馬賽克裝飾。在環(huán)線基輔站就可以看到這樣的馬賽克墻面(如圖),表現的是幸福的人們揮舞著蘇聯旗幟,還有少先隊員以及和平鴿。在馬雅可夫斯基站、白俄羅斯站和契訶夫站同樣可以見到這樣的圖案。 在圣彼得堡市,電力場站的墻壁上(如圖)引用著另一句列寧的名言:“共產主義是蘇維埃政權加全國電氣化?!?/p> 位于莫斯科市中心的一座建筑物的外墻上裝飾著“我們建設共產主義”的馬賽克圖案。 在蘇聯時期,馬賽克藝術創(chuàng)作獲得了各界人士的慷慨資助。有的馬賽克壁畫高達8層樓。/伊凡諾沃市火車站外墻裝飾有紅軍戰(zhàn)士、女工、醫(yī)生和二戰(zhàn)士兵組像。 一些馬賽克墻面裝飾展現的是蘇聯工人、科學家、礦工、鋼鐵工人、擠奶女工,以及宇航員。/新錫尼科沃村農業(yè)學院外墻的馬賽克圖案。 莫斯科國立大學禮堂中有一幅色彩鮮亮的大型馬賽克裝飾,將科學、知識和蘇聯象征相互融合?,F在仍然可以看到。這里主要用來舉行學生畢業(yè)典禮,同時也是院方代表會見重要來賓的重要場所,如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等。 索契市的馬賽克列寧形象圖案。 如今,許多俄羅斯城市仍保留著蘇聯時代的電影院。它們通常被稱為“十月電影院”,用來紀念1917年十月革命。在波爾市(如圖)的電影院裝飾著巨幅馬賽克圖案,展現了列寧、紅軍戰(zhàn)士和工人邁向“共產主義的光明未來”。 
 莫斯科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內裝飾有大量馬賽克。1993年前,這里叫做蘇聯紅軍博物館,位于蘇聯紅軍大街。在這里,仍可以感受到強烈的蘇聯時代氣息。 
 奔薩市內的一副馬賽克裝飾:一名工人高舉紅旗,為共產主義而奮戰(zhàn)。 來源:透視俄羅斯 作者:克謝尼婭·伊薩耶娃(Kseniya Isaev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