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個針對古代喵星人的大規(guī)模DNA測序揭示了家貓的馴化歷史:在兩河流域、古埃及被馴化,隨后“征服”全球。 撰文 Ewen Callaway 翻譯 李玉璽 審校 丁家琦
在喵星人還沒有統(tǒng)治互聯網的數千年前,它們已經憑著古代農場主、海員甚至是北歐海盜的“寵愛”,席卷了整個亞歐大陸和非洲大陸。近期,科學家從DNA水平對喵星人的馴化和遷徙歷史開展了第一個大規(guī)模研究。 科學家們對生活從1.5萬年前至18世紀的200多只貓進行了大規(guī)模DNA測序。這項研究的結果在9月15日的一個研討會上被發(fā)表出來。 因為家貓和野貓的行為習慣、解剖結構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所以關于家貓是否馴化動物一直以來存在著爭論。目前,研究者們對貓的的馴化過程仍一無所知?!拔覀儾恢肋餍侨说臍v史,不了解它們的起源,不知道它們怎樣分布到各處?!卑屠柩趴恕つZ研究所演化生物學家伊娃-瑪利亞·蓋格爾(Eva-Maria Geigl,下面稱“伊娃”)如是說道。在牛津大學舉辦的第七屆國際分子生物考古研討會上,伊娃-瑪利亞和她的同事克勞迪奧·歐特尼(Claudio Ottoni)以及蒂埃里·格朗熱(Thierry Grange)一起匯報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考古學家在塞浦路斯一個距今9500年的墓葬中發(fā)現了一只貓,這預示著人類與喵星人之間的友好關系可以追溯到農耕文明末期。農耕文明起源于兩河流域,距今已有12000年的歷史。古埃及人大約在6000年前開始馴化野貓,在之后的歲月里,成千上萬只貓被做成了“喵乃伊”隨葬。之前有研究顯示:古老喵星人的線粒體DNA(線粒體DNA不同于細胞核DNA,它僅通過母親傳給后代)全部來自三只埃及“喵乃伊”。 進擊的喵星人 伊娃團隊的研究就是沿用了線粒體DNA測序的方法,只不過將規(guī)??涨皵U大。研究者們對來自歐洲、中東和非洲30多個古遺址的209只貓進行了線粒體DNA測序分析。樣本的時間跨度從中石器時代到農耕文明早期,在這個時間段內,人類實現了從狩獵到采集再到農耕文明的進步。 他們發(fā)現貓的種群數量出現了兩次大規(guī)模的增長。擁有特殊線粒體基因的中東野貓種群首先在地中海東部的早期農耕文明氏族中繁衍開來。伊娃表示這些農耕文明氏族儲存的糧食會吸引來許多嚙齒類動物(如各種老鼠),進而就會吸引野貓的到來。人們在意識到貓的好處之后,可能就開始了對貓的馴化。 數千年后,起源于古埃及的喵星人種群迅速在歐亞大陸和非洲大陸繁衍開來:在公元前4世紀到公元4世紀的時間內生活在保加利亞、土耳其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喵星人種系也與埃及“喵乃伊”攜帶有相同的線粒體DNA。伊娃的團隊發(fā)現,在公元8到11世紀的北歐維京人遺址中也發(fā)現了攜帶有相同母系遺傳DNA的貓種系。伊娃解釋說,遠洋航海的人們可能會飼養(yǎng)喵星人來防范鼠害。 “在這項研究中有如此多有趣的結果,”哈佛醫(yī)學院的人口遺傳學家蓬托斯·斯克格倫(Pontus Skoglund)感慨道,“我竟然不知道還有‘北歐海盜喵’?!彼J為伊娃團隊能夠從只能用來分析母系遺傳的線粒體DNA中分析出群體遷移結果的確令人印象深刻。盡管如此,斯克格倫依然認為核基因能夠提供更多關于個體祖先的信息,由此解決家貓馴化和傳播的關鍵問題,例如家貓和野貓是什么關系?為什么他們還能夠雜交? 伊娃的團隊也分析了決定虎斑貓皮色的基因,他們發(fā)現這種突變直到中世紀時候才出現。她希望對古老喵星人的更多基因進行測序,然而,現代貓類基因組的項目資金捉襟見肘,這就是為什么喵星人的研究落后于汪星人的原因所在。(喵星人:區(qū)區(qū)庶民,竟敢與日月爭輝。汪星人:我也不想啊,大家愛我呀[無辜臉]。)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個團隊在這次的牛津研討會上宣布將對1000只古老家狗與狼的核DNA進行測序。 伊娃表示:“我們也可以做到,但是我們需要錢?!辈抵S犬類研究的報告者,似乎在研究者中汪星人比喵星人更得“恩寵”呀。 原文鏈接: http://www./news/how-cats-conquered-the-world-and-a-few-viking-ships-1.20643 轉載請先聯系newmedia@huanqiukexue.com 環(huán)球科學讀者交流群開放,進群請在公眾號首頁點擊“讀者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