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合勁的一點領(lǐng)會
太極拳非常講求合勁,《打手歌》曰:“掤捋擠按須當(dāng)真, 上下相隨人難近;任他巨力來打吾,牽動 四兩撥千斤;引進(jìn)落空合即出,沾粘連隨不丟頂”。電視劇《太極宗師》中楊玉乾最危險的關(guān)頭,老師終于把此歌訣吐出,楊玉乾得此密語,遂如常山之蛇,英勇多變,狼吞虎咽般勝了對手。這不傳之密等于“合”在其中,馬虹先生也著文述《誰能合,誰能贏》。闡明合勁的主要性。 太極拳本是開合一道,有合必有開,有陰必有陽,陰陽相濟,方為 懂勁。對于 太極拳的開合,陳鑫論之謂“以吾身本有之元氣,運于吾身,其屈伸住往來,收放擒縱,不外一開一合與一虛一實罷了”。復(fù)曰“一動一靜,一開一合,足盡拳術(shù)之妙”?!耙婚_一合,有變有常,虛實兼到,忽現(xiàn)忽藏”。又謂“開中有合,合中有開,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如是“周身一齊合到一塊,神氣不散,方能一氣流通,戍衛(wèi)周身”?!邦^直,眼平視,肩與肩合,肘與肘合,大腿根與大腿根合,膝與膝合,足與足合,平心靜心”?!昂险吆掀淙恐?,豈但合其四肢”?!耙婚_一合陰陽備, 太極拳論,四體殷勤骨節(jié)張”?!爸鹑占?xì)玩 太極拳,一開一合在吾身”。最后定論“一開一合,拳術(shù)盡矣”。從上述先輩老論可以看出, 練太極拳
, 太極拳合勁是異常嚴(yán)密的,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開則俱開,合則俱合”,“合者合其全體之神,不但合其四肢”。后人總結(jié) 太極拳之合,為“六合”,即外三合與內(nèi)三合。屬于外者,個別來講,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屬于內(nèi)者,普通來講,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亦有謂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的)。 太極拳合勁之緊密,于形狀上,必需做到肩與胯合,手與足合,肘與膝合,所以,假如在盤架時不能合住、合好勁,是練不出渾樸的太極工夫的,從這一點講,電視劇《 太極宗師》中楊玉乾聞歌訣而即時得 太極真理簡直是不可能的。如果把 太極拳比作桶的話,勁合好便即是把桶箍實了,滴水不露,水自能漸積漸深;若比作車胎的話,則周身合好勁,等于胎整無孔,不至于漏氣,故內(nèi)氣一勞永逸,匆匆充盈,終得“澎湃大氣”,功力自深。 太極拳合勁,形狀合不住,不可談“內(nèi)合”。形狀上如何合住方為合式?以 陳氏太極拳“單鞭”一式論,定式后,正常來講,左肩與左胯合,上下對位;右肩與右胯合,上下對位;左手與左足合,兩尖兩照;右手與右足合,上下不錯位;左肘與左膝合,高低響應(yīng),右膝與右肘合,上下相傾。筆者學(xué)楊式 單鞭,作外合時, 老師兩手各取一石子,定式后松手,石子各落于左右足前,這略算外合合住。若把意識平面地停留此處,外形將十分渙散,而這種散漫非常容易被當(dāng)成是松! 單鞭有歌訣云:“單鞭一勢最為雄,一字長蛇劃西東;擊道尾動精力貫,擊尾首動脈絡(luò)通;旁邊一擊兩頭動,上下四旁扣如弓”,從歌訣來看,僅僅把上述所謂幾個處所照料到了,并不能算合好勁,還要從以下多少個地方統(tǒng)籌:一是左掌與右鉤須左右遙相應(yīng),此謂“一字長蛇劃西東”,首尾能相顧。二是左掌與右足,也要合勁,有相吸相系的感到為合式。三是左足與右足合,足分歧,必至偏倚。四是襠中左右合,此地不合,永遠(yuǎn)不可談“上下四旁”。其余類推,順次合住,右鉤與左足亦合住,頭與尾閭合住,周身天然全體合住。周身合住,“內(nèi)三合”即能夠說合。周身一齊合到一塊,神氣不散,自能一氣流暢,衛(wèi)護(hù)周身。如斯,內(nèi)外俱合,則能上下四旁扣如弓,可以叫“一身備五弓”了。故, 太極拳的合勁,是破體的合。能合勁,能力懂勁,才曉得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八門勁別,才干談各種 太極勁,諸如提勁、斷勁、透勁、裹勁、擰勁、鉆勁等。如只道把手伸出去就是開,把足收攏便是合,卻不論開中合,合中開,是無比惋惜的!只是在外形上好象合住了,實在還很薄弱、散漫,陳鑫云:“說合上下一齊合住”,豈是如此輕易的呢?
相關(guān)的主題文章: 太極拳知識 松沉落底半太極 (轉(zhuǎn)) 如何練太極——段富文 看秋花開爛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