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長孩子都擇校去了,誰會相信我的教育理想 作者:殷濤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坐而論道了幾年教育,一道選擇題扔了過來:念初中了,你家孩子怎么上?此題看似簡單,實則糾結:女兒就讀不錯的小學,成績全優(yōu),連年三好生,孩子她媽還任教于某熱點校,優(yōu)質資源似乎唾手可得。你是隨大流悶聲發(fā)財呢,還是為了所謂理想把她當作試驗的小白鼠? 那邊廂,女兒班級的家長群已經(jīng)沸騰了。xx中學錄取,xx學校錄取,喜報捷報,激起祝賀聲一片。孩子父母的名字后面加了括弧,填著被錄取的學校,好像勛章挺在胸前。都是當?shù)鶍尩?,自孩子還在娘肚里,胎教、親子班、幼兒園、小學,一路拼爹拼媽拼孩子,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擇校成功,也算階段性勝利,離遠大前程又近了一步。這時你站出來說,“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呀”“家門口的同樣精彩啊”,人家固然不會把唾沫噴到你臉上,也會禮節(jié)性地微笑表示不屑。道理誰不懂,但孩子只有一個,用所有的雞蛋賭一只籃子,為什么不選貌似最牢靠的那只呢? 問題是,擇了校就有了金鐘罩護體或吃了大力丸?華燈初上,一個穿校服背書包的孩子坐在公交車里打盹,一路顛簸著從城里學校到城郊的家;愛做夢的年紀“五加二,白加黑”,數(shù)字分出英雄狗熊,梁山好漢一樣排座次,掉隊的孩子一臉愁容地坐在路邊;花季里的升學季,誰的青春和眼淚在飛?遮眼捂耳朵暗暗祈禱:魑魅魍魎請繞行,放過自家孩子吧,阿彌陀佛。天鵝在湖面浮成高傲潔白的風景,而水下劃動的腳掌怎敢怠慢?少有人愿意捧應試教育的腳,每個爸媽都清楚:善待孩子、使孩子免于恐懼的教育,這是最起碼的。只是似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出國上學、在家上學,已經(jīng)無奈地表白了他們的焦慮和渴求。我家算個小另類,小女一路讀小區(qū)幼兒園,念家門口的小學,對課外輔導班說NO,我也似乎成了一個斗士,代表理想主義陣營大戰(zhàn)獨眼怪獸。升學是塊試金石,是繼續(xù)當初心不改的行者,還是露出銀樣蠟槍頭的葉公本色? 我只是萬千普通父母之一,我要的也是其他父母想要的。我希望孩子健康,沒有這人生的“1”,再多的“0”有何意義?我不希望孩子成為被人拎著脖子灌食的鴨子,在這個一根網(wǎng)線就能連接世界的時代,還有什么比興趣、自信和終身探究的能力更重要的呢?我很清楚抉擇的風險,畢竟孩子是親生的,有且只有一個,成長更是錯過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但我更相信我能做的,春天雖然還在路上,而我能為孩子多銜來一些春色,在這所學校里。比如精心設置適合的課程,去打開生命的可能;用問題導學、小組合作激發(fā)興趣和主動精神;分層作業(yè),信息手段加盟,教學更貼近,貼心。女兒喜歡閱讀、運動,我們的圖書館敞開大門,圖書流動在走廊上,再多添置孩子喜歡的運動器械;她對剪紙、繪畫等感興趣,這里正好有優(yōu)秀的老師,還有幾十個社團讓她尋找同伴;提供營養(yǎng)豐富的早餐和午餐,像父母為自家孩子準備的一樣。我不能代替孩子奔跑,只是激發(fā)她奔跑的意愿;我不能代替孩子成功,只是激發(fā)她對成功的渴望。有的父母說,我擇的是同伴,是孩子今后的人脈。這里的孩子同樣出色:他們的父母是敢闖的能人,跨省聯(lián)姻,基因優(yōu)化,正當最好的年紀生子,順產(chǎn)多,更聰明;他們有兄弟姐妹,更有責任感,善良能干,懂得感恩。我看著他們,真覺得無一不美,無一不可愛。 這所學校有一個很棒的名字:朝陽。我喜歡念第一個字為:zhao,它溫暖,富有希望,不斷向上,與孩子很搭,勝過冬天的啤酒配炸雞。去年電視臺邀我參加“新校長談新學?!痹L談節(jié)目,主持人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位女孩,復旦醫(yī)學博士、加州大學博士后。如此金光閃閃的孩子,居然是“朝陽”出產(chǎn)的,姑娘說,初中教育對我的影響是挺大的,尤其是性格的塑造,讓我變的特別自信,我的很多潛能和自信都是在初中時候被挖掘出來的?,F(xiàn)場還來了一位母親,她因為孩子沒有擇校成功而整夜失眠,聽說我來了,開心地笑了,聽到我講的一席話,又激動得哭了,“家長要的學校都在努力做了”。今年很多家長說,知道你在,我們就來了;更多家長說,我們本來要擇校的,知道你女兒在,我們就不走了。我愛自己的孩子,就像別人的爸媽。別人能來,憑什么我的孩子就不能來呢? 秋天還未站穩(wěn)腳跟,我已在遐想新學期的早晨,鬢角泛霜的男子和女兒并肩而行,以散步的姿態(tài)跨進同一個校門,再踏著余暉歸來。女兒當年的幼兒園坐落在小區(qū)草坪間,草坪上的野花比她矮不了多少,一路上跟著她搖搖晃晃。她不時蹲下來,小嘴湊近一朵蒲公英。她的學號是23,“飛人”喬丹的號碼,但我們給她的英文名叫Snail,蝸牛,慢一點,就像《孩子,你慢慢來》里的母親說的那樣,“我,坐在斜陽淺照的石階上,望著這個眼睛清亮的小孩專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扎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慢慢來。” 也許,我還有個愿望:會有更多的父母帶著孩子來這里散步,指著校門對孩子說:孩子,這就是將來你要上學的地方。 作者系常州市朝陽中學校長
來源:江南教育網(wǎ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