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解析“石”字,需要說明的是,單字是從田英章先生毛筆楷書字匯上摘取制作的,與其他字可能略有不同,望書友們明鑒。 
第六個(gè)字:石 

石 shí:半包圍結(jié)構(gòu),內(nèi)外協(xié)調(diào)。 外部“丆”取斜勢,橫短撇長。短橫露鋒,抗肩上行,稍重,收筆輕頓;撇筆在橫畫下沿拐彎處的下方起筆,下筆虛入,起筆切面不要大,然后折鋒向左下方行筆,注意長短、角度和輕重變化,出鋒要干凈有力。 內(nèi)部“口”字上寬下窄,大小適中,端莊平穩(wěn),與短橫重心對正。左豎起筆要在撇筆中部的外側(cè),露鋒斜切,在撇身中稍拐向下行筆,稍右斜,勿重,收筆要低于撇尖;橫折與撇筆虛接起筆,橫畫向右漸重,稍抗肩,到了短橫右端的下方稍抬筆鋒,然后向右下方頓筆,稍重,內(nèi)擫后向左下方行筆,稍重,勿長;最后底橫實(shí)接起筆,稍平,略有拱形,托住右豎,收筆稍下壓,以平穩(wěn)整字。 
歐陽詢 
褚遂良 
爨寶子碑 
顏真卿 
魏靈藏造像 
王羲之 
米芾 
王鐸 
趙孟頫 
陸柬之 
董其昌 
黃庭堅(jiān) 
懷素 
祝枝山  宋 米芾 《蜀素帖》 |  隋 智永 《真草千字文》 |
 三國《天發(fā)神讖碑》 |  鄧石如《篆書字帖》 |
 清 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六屏》 |  唐 孫過庭 《書譜》 |
 北魏《始平公造像記》 |  晉《爨寶子碑》 |
 南朝《瘞鶴銘》 |  漢《張遷碑》 |
 宋 蘇軾 《洞庭中山二賦》 |  宋 米芾 《鄉(xiāng)石帖》 |
 宋 黃庭堅(jiān)《自書松風(fēng)閣詩卷》 |  明 王鐸 《贈文吉大詞壇行書軸》 |
 元 趙孟頫 《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  元 鮮于樞《麻徵君透光古鏡歌》 |
 明 徐渭《煎茶七類卷》 |  清 伊秉綬《隸書臨韓仁碑冊》 |
 唐 李世民《晉祠銘》 |  明 唐寅《落花詩冊》 |
 宋 米芾 《甘露帖》 |  唐 李邕《云麾將軍碑》 |
 唐 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 |  明 王鐸《行書李賀詩帖》 |
 唐 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  明 張瑞圖《行書杜甫五律詩軸》 |


第七個(gè)字:銘 

“銘”字我們已解析過,請書友們點(diǎn)擊下面藍(lán)字查看。 【每日一字】銘(431)2015.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