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清晨的龍津東路。 早上7時,天還沒有全亮,天光墟已人頭涌涌,正是最熱鬧的時候。 從海珠橋南西畔的人行道橋面開始,兩邊擺滿了地攤,一直蜿蜒到南華東路內(nèi),橋腳下通往濱江路的小道上也有不少攤販。粗略估計,有四五十個地攤。 ![]() ![]() ![]() ![]() ![]() ![]() ![]() ![]() ![]()
▲上午7時30分,果然有穿制服的管理人員出現(xiàn),不過攤主們?nèi)匀荒ツゲ洳?,過了8時才逐漸清空路面。 ![]() ![]() ![]() ![]() ![]()
每周六清晨5時30分左右,一列自行車、電動車、小車、面包車等會陸續(xù)在海珠中路邊排開,車上是數(shù)量不等的古舊書刊。 此時,早守候一旁的攤販們一擁而上,說是幫忙卸貨,實質(zhì)是要搶在前頭,好從舊紙堆中挑出值錢的寶貝。在舊書業(yè)內(nèi),掌握第一手貨源的批發(fā)方屬于“一線”,攤販則屬“二線”,作為一個中轉(zhuǎn)角色,以天光墟為倒賣根據(jù)地。 ![]() ![]() ![]() ![]() ![]() 隱于文明路文德六巷的“浩天古舊書店”,其實早已名聲在外,在一片書店倒閉潮中,它走過了20個年頭,更于一年前搬進大一倍的新家。 在這家飄著書香的店面中,守護著3萬冊古籍的,是54歲的店主吳浩。這位天光墟的常客,現(xiàn)在仍每周埋首故紙堆中,身體力行地演繹著淘寶淘出一家古籍名店的故事。 ![]() ▲浩天古舊書店店主吳浩展示他收藏的道光年間古書。 ![]() ![]() ![]() ![]() ![]() ![]() ![]() ![]() ![]() ![]() ![]() ![]()
廣州幾個具規(guī)模的天光墟,都有著類似的景象:早晨或到點,城管(車輛)按時到達現(xiàn)場,有的是攤販們提前散伙,也有的是城管柔性驅(qū)趕,雙方甚少發(fā)生沖突。商販們無經(jīng)營證照,更無劃定的攤檔位置,卻在長期的并肩經(jīng)營中培養(yǎng)了默契,少有欺行霸市和爭吵打斗等市井景象。約定俗成的習(xí)慣,被視為不成文的契約。 用行家的話說,“識做”才能長做,自愛是為了自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