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格引自文君超哥 ,特此為謝!按照以下方式進行拍攝,可以直接出片,不用后期的。在上次研究騰龍18~200mm(A14)的基礎上,這次用的是D7000+Nikon尼康AF-S 17-35mm f/2.8D IF-ED(金廣角)進行的拍攝分析。
 
 拍風景和人(通透型):自動對焦模式為FA-A,39點對焦,白平衡為自動1、B3、M1。優(yōu)化校準為 [SD]標準,銳化+9,對比度+2,亮度-1,飽和度+1,色相0。用A和P檔拍攝后發(fā)現(xiàn)都有點過曝后白霧茫茫的現(xiàn)象,所以極力用M檔,先定好光圈,再進行測光對焦,最后曝光。由于經(jīng)驗不足(光圈大小一般是遠的10以上,中的7.1至9,近的2.8至5.6,有人測試過近攝人像用4至5最佳),所以我是通過P檔先查一下光圈的大小(事實經(jīng)驗值都比查到的要大)。如果用P檔拍攝,一定要注意用矩陣測光,這樣安全一些,省得出廢片。ISO白天見光明亮處設為100,暗處設為200至400,陰雨天設為400左右,晚上設為1000左右。具體操作如下:       1、遠景(20米以外):有逆光或強光時,用矩陣測光,通過P檔查得光圈的大小,再置于M檔快門加快兩檔(或OEV減二),如用中央重點測光,OEV加二。無逆光時,三種測光均可,重點區(qū)域測光或點測光較好,為了方便,F(xiàn)n鍵指定為點測功能,OEV 0正常拍攝。2、中景人物(3至20米):用矩陣測光或中央重點區(qū)域測光,用A檔。只有景的時候,通過P檔查得光圈的大小后置于M檔,用M檔快門加快一檔(或OEV減一)。
       3、近攝、微距或陰暗區(qū)域(3米以內):在物體上的中亮處(人臉)進行點測光,用A檔拍攝。也可以通過P檔查得光圈的大小后,置于M檔進行OEV調節(jié)后拍攝。室內自然光拍人像或靜物,用最大光圈,快門優(yōu)先1/60s,點測,效果最佳。4、抓拍行人或動物:用U1檔(基于A檔,自己設置的常用模式),
39點對焦 ,優(yōu)化校準為 [LS]風景,白平衡為自動1、B3、M1),F(xiàn)A-,
矩陣測光 。a3鎖定跟蹤對焦設置為關閉。
 5、夜景:①選擇抓拍行人或動物時,用U1檔,AUTO對焦,視景深適當縮小光圈,ISO設置不要超過1600為好,一般在1000左右,通過調節(jié)ISO使快門保持在1/8~16 左右。②選擇無閃光拍攝模式檔(AUTO對焦,注意會有對焦輔助光出現(xiàn))。③不抓拍時,用S檔,使快門保持在1/8~16 左右。這三種均為手持方式。
 拍風景和人(重口味型):用U2檔(基于A檔),39點對焦,矩陣測光(也可以參考上面的遠中近來選),白平衡為自動1、0、0,自己下載導入優(yōu)化校準為Bluesky02(基于[VI]鮮艷,銳化+9,對比度和亮度是自定義曲線,飽和度0,色相0)。出片后有些片子無法后期的。也可以臨時更改優(yōu)化標準為萊卡曲線或[SD]標準(已經(jīng)微調過)或[SL]風景已經(jīng)微調過),這樣的話,你想后期也行了。等再一次撥回U2檔時,它會自己恢復到原來藍色天空Bluesky02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