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家看門道,淘寶要趕早,要說起北京文化市場早市,潘家園舊貨市場周末四五點燈火通明、手電白光交織,各位買家來這里練眼力、砍價練嘴皮子,已成京城一景。 ![]() 潘家園“鬼市”稱謂由來已久,過去北京的鬼市又叫夜市,也稱曉市。過去的夜市指的是從后半夜開始,以天亮為限,天亮就收攤,百姓形象地稱為“三更半夜撂地攤的買賣”。據說從晚清到民國在京師很是有名,如崇文門外的“東曉市”、宣武門外的“夜市”和德勝門外的“曉市”等。據史料記載,宋代“鬼市”已經盛行,老北京的“鬼市”可追溯到清末民初。當時國運衰落導致了許多達官顯貴家道沒落,于是就有人將家中的古玩拿出來變賣。對于這些曾經的皇親國戚來說,街頭叫賣絕對是件有失身份的事,因此他們只能選在凌晨三、四點打著燈籠交易。想當年,“鬼市”上還經常賣一些通常不便言說的、來路不明的物品,但不論是那種情況,大多數貨真價實的寶貝都只能忍痛賤價出售,于是就有了“鬼市常出好貨”的說法。 ![]() 潘家園蜚聲海內外,它的“鬼市”極富傳奇色彩,凌晨4點半就開始了。早春四月天,晨曦微露,唐代木器、明清的青花瓷器、民國木雕、解放前老物家什,以及來自俄羅斯的琥珀、印度的佛像、加拿大的斑斕石等等,沐浴著朦朧晨光綻放著歲月的光華,潘家園已是人聲鼎沸,各地口音的攤主已經開始在店鋪和攤位前開始了新的忙碌。在潘家園趕凌晨四點來淘貨的,不是行家也絕對是搞了多年收藏的人。對于商戶來說早來是為了占攤位,大約4、5點鐘,基本上攤位就占完了,過道也早被擠得水泄不通。真正明白“潘家園”的人很少大白天來這里閑逛,因為真正的好東西全在凌晨開市之初的那個把小時“露臉兒”。這就是所謂的“行家看門道,淘寶要趕早”說法的由來。
一個曾經荒涼的城郊,一個曾經默默無名的舊貨早市,20多年風云變遷,已然變身為國內外極具影響力的中國文化藝術品和民間文化交流的窗口,不僅成為了國內外收藏行業(yè)的文化地標,也見證了中國文化市場的時代發(fā)展和經濟的騰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