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是目前為止“最養(yǎng)眼”的古典音樂節(jié)目 枕邊音樂2016-09-09閱讀原文 提起古典音樂,很多人會覺得是需要正襟危坐欣賞的高雅藝術(shù)。但你是否想過,聽古典音樂,也可以是一種輕松自在的享受?甚至,古典音樂也可以“很養(yǎng)眼”? 她不需要我們讀過多少本鑒賞書,上過多少堂樂理課,你所需要做的只是張開耳朵,感受她,如呼吸一般自然。 臺灣作家楊照和鋼琴家女兒李其叡主講的《呼吸》,就是這樣一檔古典音樂節(jié)目。16集短片,父女倆穿梭于德國漢諾威街頭,一個個音樂故事娓娓道來。 14首曲子,向你講述不同的古典音樂知識,在視覺享受的同時,打開你的耳朵,讓你既“聽到”,也“看到”古典音樂。 先來看看《呼吸》預(yù)告片,感受一下。 呼 吸 一邊是博學(xué)的作家爸爸,一邊是可愛的鋼琴家女兒,一場來回于中國和德國之間的親子音樂對話??催^才曉得,原來古典音樂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你沒看錯 這不是一檔旅行節(jié)目 這是目前為止“最養(yǎng)眼”的古典音樂節(jié)目 迷上古典音樂,先聽這14首 《呼吸》16集,鑒賞了14首名曲 1、巴赫 《二部創(chuàng)意曲》 因為古典音樂真的太復(fù)雜了,我們可以有一點點貢獻,幫助大家聽到音樂。例如說像巴赫的音樂。很多人可能都覺得聽過,但是如果你認真地、自主地去想象說,巴赫的音樂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音樂? ——楊照 2、莫扎特 《小星星變奏曲》   
 
 
 
 
 我們每個人都會唱的《小星星》,那么簡單的一條旋律,但是配合上不一樣的和聲,改變不同的節(jié)奏,一個一個變奏這樣排列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音樂變得如此地豐富,音樂變得如此地不同! ——楊照 3、莫扎特 《第十號奏鳴曲Ⅰ》   I. Allegro moderato Haydn: Sonata No. 3 in E Glenn Gould 00:00/05:18 
 奏鳴曲形式在音樂上面,有一個基本的道理:它知道我們會喜歡什么樣的音樂:我們喜歡有點熟悉,但不會讓我們太熟悉因而覺得厭煩的音樂。所以奏鳴曲形式,它的一個核心在于它如何重復(fù)以及它如何變化。 ——楊照 4、莫扎特 《第十號奏鳴曲 Ⅱ》   II. Andante cantabile Haydn: Sonata No. 3 in E Glenn Gould 00:00/06:57 
 古典音樂真的是非常不適合當(dāng)背景,因為它有那么多的變化,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都放在里面。 ——楊照 5、莫扎特 第十號奏鳴曲 Ⅲ   III. Allegretto Haydn: Sonata No. 3 in E Glenn Gould 00:00/03:59 
 
 鋼琴的英語是pianoforte,我剛開始知道的時候覺得很有趣,因為piano在我們鋼琴演奏的術(shù)語里面意思是“小聲”,forte是“大聲”。所以,我想它的意思就是說它可以作小聲,也可以作大聲。 ——李其叡 6、貝多芬「告別」奏鳴曲 Ⅰ   
 
 
 
 
 
 我看到很多書上寫說,貝多芬曾經(jīng)是一個非常固執(zhí),脾氣暴躁、容易沖動,情緒波動很大的一個人。但是如果我們只是看書,還不算真的認識他,需要聽他的音樂,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那些書上說的應(yīng)該都是真的。 ——李其叡 7、貝多芬「告別」奏鳴曲 Ⅱ   
 
 
 
 
 
 一方面有宮廷的傳統(tǒng),一方面有新興的中產(chǎn)階級的聽眾。所以,從海頓、莫扎特、貝多芬這樣一路下來,他們都是在維也納得到了最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也在那里寫出了他們最杰出的作品。這是維也納作為“音樂之都”很重要的背景。 ——楊照 8、貝多芬「告別」奏鳴曲 Ⅲ   
 
 
 
 
 
 我在詮釋貝多芬的告別奏鳴曲時,我會覺得它是一個非常需要直覺感受去詮釋的曲子,這首曲子如果理論的東西相對分析得太多,有時候反而會失去了最重要的那個感覺。 ——李其叡 9、貝多芬「暴風(fēng)雨」奏鳴曲 Ⅰ   
 
 
 
 
 
 戲劇是人類非常非常古老的一種藝術(shù)形式,在戲劇當(dāng)中,最重要的就是,讓人可以離開自己,看到別人可能有的經(jīng)驗與感受…… ——楊照 10、貝多芬「暴風(fēng)雨」奏鳴曲 Ⅱ   
 
 
 
 
 
 貝多芬為什么被稱之為“樂圣”?西方的古典音樂到了貝多芬之后,變成了很不一樣的一種東西。除了他自己本身的作品如此杰出之外,更重要的是他是一個歷史的轉(zhuǎn)折點。在貝多芬之前,音樂追求的是和諧、和平和平衡。但是在貝多芬的手里面,音樂產(chǎn)生了各式各樣情感的語匯。 ——楊照 11、貝多芬「暴風(fēng)雨」奏鳴曲 Ⅲ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17 in D minor, Op.31 No.2 - Beethoven: Favourite Piano Sonatas Maurizio Pollini 00:00/06:04 
 
 大自然也是音樂。它是那種沒有譜,沒有實際音符,可是你聆聽它的聲音也算是一種音樂。我覺得以前的作曲家,可能大多是把大自然當(dāng)作靈感,漫步在大自然里,然后遠離塵囂去尋找靈感。 ——李其叡 12、舒曼 夢幻曲   Tr?umerei Horowitz: Legendary RCA Recordings Vladimir Horowitz 00:00/02:51 
 
 在欣賞音樂,尤其像鋼琴的音樂的時候,究竟什么樣的曲子是簡單的,什么樣的曲子是難的,我覺得恐怕有很多在聆聽上面跟從演奏上面是不太一樣的。 ——楊照 13、肖邦 第三號詼諧曲   Scherzo No. 3 in C-Sharp Minor, Op. 39 The Art of Martha Argerich Martha Argerich 00:00/06:29 
 
 通常來說,作曲家會有很多曲子為小提琴而寫,可是肖邦一首小提琴獨奏樂曲都沒有,他所有的曲子都寫給了鋼琴。 ——楊照 14、肖邦 第一號敘事曲   Chopin: Ballade No.1 in G minor, Op.23 - Largo - Moderato - Con fuoco Chopin: 10 Mazurkas; Prélude Op.45; Ballade Op.23; Scherzo Op.31 Arturo Benedetti Michelangeli 00:00/09:16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如此的抽象,音樂要怎么講故事呢?音樂怎么可能讓我們在這里就聽到有一個英雄愛上了美人,在這里讓我們聽到這個英雄在戰(zhàn)場上打勝了千軍萬馬呢? ——楊照 為什么這個節(jié)目叫《呼吸》? 看過才曉得 古典音樂就像呼吸一樣自然 穿行于漢諾威與北京的音樂對話 這是一趟穿梭于德國漢諾威與北京的古典音樂對話,在古意盎然的漢諾威校園,有人撫琴、有人漫步,楊照和李其叡父女邊走邊聊,關(guān)于古典音樂和音樂家的故事…… 
 
 
 舞臺上,楊照和其叡邊講解、聊天,邊即興演奏,古典音樂在這樣的娓娓道來中變得沒那么深奧、變得和我們?nèi)绱速N近,用音符組成的各種段落,牽引著我們的心情與情緒。時狂喜恬然,時如泣如訴…… 
 
 關(guān)于楊照與李其叡 節(jié)目主講人楊照(本名李明駿)是臺灣最知名的作家及評論家,同時還是資深樂評人,出版過古典音樂評論集《想樂》。過去十多年來,他透過電臺、文字,以及音樂會前的演講,引領(lǐng)過無數(shù)不同年齡層的朋友愛上古典音樂。 李其叡是楊照的女兒,她是臺灣近年最著名的天才少女鋼琴家,廣受關(guān)注,現(xiàn)正就讀于德國“漢諾威音樂戲劇及媒體學(xué)院”,是著名鋼琴家李云迪的師妹。 
 《呼吸》是看理想會員專屬視頻之一 總共16集,賞析了14首名曲 目前已在[優(yōu)酷看理想自頻道]上線 (第1集全員可看,2至16集會員專屬) 關(guān)于看理想會員 點擊展開全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