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教師節(jié)變成“女教師節(jié)” 誰也不必驚訝 作者:方去一 / 摘 要 / 全國中小學教師男女失衡的趨勢在過去十多年不斷惡化,其中城市小學男教師比例已不足20%。教育界和家長普遍擔心兒童特別是男孩人格特質(zhì)缺乏陽剛。但社會對教師職業(yè)的偏見和低收入,讓男性不敢輕易踏足教師行業(yè)。 今年的9月10日是中國的第32個教師節(jié)。如無意外,全國中小學女教師的比例將比上一個教師節(jié)上升1個百分點左右,這意味著女教師將比男教師再多出約10萬人。中國中小學教師性別“陰盛陽衰”加劇的趨勢,近年來已成為教育界熱議的話題,公眾對此似乎還缺乏感知。中小學男教師越來少,對“祖國的花朵”們到底意味著什么?還能扭轉(zhuǎn)乾坤嗎?
先看看中小學教師性別失衡目前已到什么程度。國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全國普通中小學教師人數(shù)已超過1100萬人,其中男教師只有460萬左右,女教師足足比男教師多出150萬以上。自2002年以來,男女教師比例已從5:5左右的均衡狀態(tài)突變?yōu)?:6的失衡狀態(tài),且這一趨勢仍在繼續(xù)。男教師越來越成為中小學中的“稀有物種”。 如果將教師稍作分類,將能呈現(xiàn)更多失衡的細節(jié)。教育層次越低,男教師的比例就越高,女教師則反之。目前,全國女教師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比例已分別達62.13%,52.58%和50.61%,比2002年上升了7-10個百分點。城市的失衡比農(nóng)村更糟,有報告顯示,城市小學中的女教師比例已達到80%左右,男教師數(shù)量嚴重告急。 教師“陰盛陽衰”并非中國的專利,中國只是跟上了“潮流”。2008年,美國男性教師的數(shù)量抵達40年來的最低點,全美 300萬名教師中,男性教師只占1/4,其中小學只有9%。英國、澳大利亞的情況也和美國相當類似。按照中國男女教師此消彼長的趨勢,這些國家的經(jīng)歷過的極端失衡,很有可能是中國教師即將迎接的未來。
有人會問,只要會教、教得好,是男教師還是女教師真的很重要嗎?對此,教育專家們的答案基本上是肯定的。雖然對于學校而言,最重要的還是要有好教師,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教育者中男性和女性相對均衡,這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在澳大利亞,中小學缺乏男教師被認為是男孩學習成績整體比女孩差的其中一個原因。中國的研究者也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得到更多男教師教育的男孩會比較少接觸男教師的男孩表現(xiàn)得更勇敢、自信、樂群和剛強。 事實上,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jīng)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兒童劇有先天模仿別人行為的傾向,而且這種模仿是自覺的不受意志控制的。在生活環(huán)境中具有較高地位、聲望的角色,更容易成為孩子模仿的榜樣,恰恰教師就是重要的榜樣。 男教師是低齡兒童重要的模仿榜樣 教育研究者史蒂文·比都弗指出,6-14歲是男孩最需要男性鼓勵與榜樣的時期。如接觸的大部分為女教師,由于長期缺乏男性模仿對象,男生容易缺少獨立、堅強、剛毅等陽剛氣質(zhì),從而給他們的性別認同帶來困難。即使是對于女學生來說,男性教師的教育和交往也有利于其更好地適應其社會角色。 當然,也有一些觀點認為,教師的實際言行方式比教師本身的性別對孩子的影響更大,但這一看法本身含有否認性別差異的嫌疑。必須承認,男教師不是影響孩子個性和成長最重要或者唯一的因素,但其特殊作用仍不可忽視。
如前所述,中學校男教師數(shù)量告急已是全球通病。更早面臨這一問題的美國、法國、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早已紛紛采取相應的政策措施,提高中小學男教師的比重,但效果有待檢驗。因為造成中小學教師“陰盛陽衰”的原因很多,其核心問題在于教師職業(yè)聲譽和收入難以滿足男教師,而這是單純的公共政策難以調(diào)整的地方。這一癥結(jié)同樣適用于中國。 一方面,受社會偏見的影響,女性特質(zhì)被認為是教師的天然特質(zhì),教師行業(yè)長期聚集女性,已形成“職業(yè)的性別隔離”。 男性若投身教育,尤其是初等中等教育,可能擔心被認為做了一份“女人的工作”,從而得不到足夠的社會認可。
長春市7所小學的一年級只有2個男班主任 更重要的是,男性要多承擔養(yǎng)家糊口的責任仍是社會的主流認識,而教師的工資還待遇不能讓男性從容地承擔這樣的家庭角色?!吨袊鴦趧咏y(tǒng)計年鑒(2015)》的數(shù)據(jù)顯示,中小學教師的年均收入僅為5.1-5.5萬元,比所有行業(yè)的平均值5.6萬還略低。 中國在編教師工資水平的標準主要參照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但目前公務員薪酬福利的提高面臨著輿情和財力上的雙重壓力,教師待遇的參照標準不上升,其自身的待遇也很難上升。有人提出單方面提高男教師待遇以吸引更多男性,但這違背“同工同酬”的原則,對女教師顯然是不公平的,因而也不具可操作性。 是的,中小學教師“陰盛陽衰”已經(jīng)成為一個死結(jié)一樣的難題,并正在惡性循環(huán)。如果有一天教師節(jié)變成“女教師節(jié)”,誰也不必驚訝。 參考資料 1、歷年《中國教育統(tǒng)計年鑒》 2、《教師藍皮書:中國中小學教師發(fā)展報告》2012版、2014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袁德潤、許 蕓:《男教師缺失對小學中高段男生性別角色發(fā)展的影響研究》,原載《教學與管理》2012年2月刊; 4、祝少琪:《城市小學教師性別失衡的社會性別研究》,2015年,南京師范大學; 5、惠 中、韓蘇曼:《論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shè)中的性別結(jié)構(gòu)失衡問題》,原載《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第10期 “不服來辯”系UC獨家泛新聞評論欄目,致力于提供獨到觀點和有價值的內(nèi)容,每周一、三、五更新。投稿請發(fā)至bufu.uc@aliyun.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