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家長的責任,就是在孩子犯錯時,及時提醒孩子,并引導孩子改正。孩子犯了錯,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心平氣和地和孩子溝通,然后幫助孩子改正,而不是對孩子大發(fā)脾氣,用惡毒難聽的話去罵孩子,這樣只會適得其反。如果因為自己的言行傷了孩子的心,那么到頭來,后悔的只有你自己!
很多爸媽工作忙,又不懂得怎么正確地教育孩子,對孩子發(fā)脾氣是很常見的現(xiàn)象。尤其是看到孩子做錯事或者淘氣時,爸媽更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大吼大叫、惡言惡語。身為父母的你,曾經(jīng)這樣對待過孩子嗎?童年時期的你,是否也被父母這樣對待過?
相信大部分家長給出的答案都會是肯定的??墒?,對孩子發(fā)脾氣真的能起到教育效果嗎?事實上,你的壞脾氣對孩子不僅沒有教育作用,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破壞親子關(guān)系,甚至會造成孩子不必要的人生悲劇。
一天,東東媽媽急著交水電費,一時身上沒錢,就用了東東自己儲存的零用錢。媽媽對東東說:“我過幾天就還給你。”
然而,一個星期過去了,媽媽依然沒有兌現(xiàn)還錢的承諾。東東實在忍不住了,就對媽媽說:“媽媽,你可以把借我的錢還給我嗎?”
東東原本以為媽媽會對自己說句“抱歉,我忘了”,誰知媽媽生氣地大罵:“你這個忘恩負義的東西,竟然跑來向我要賬!我把你養(yǎng)到這么大,你知道花了多少錢嗎?”
東東委屈地說:“可是你自己說過幾天會還給我的?!?/span>
“現(xiàn)在沒有錢,等有錢了再給你,可以了吧?真是個沒良心的東西!”媽媽嘮叨了幾句,就去忙自己的事了。
這件事很快就過去了,東東也漸漸忘了。這天,東東在院子里踢球,不小心把球踢到了窗戶上,砸碎了玻璃??吹竭@一幕,正在家里做家務(wù)的媽媽頓時火冒三丈:“早就和你說了,不要在院子里踢球,你怎么就是不聽?以后你要是再在院子里踢球,看我怎么揍你?!?/span>
聽著媽媽的訓斥,東東抹著眼淚不說話,他本來打算向媽媽道歉的,被媽媽這么一頓訓斥,覺得很委屈,對媽媽感到很失望。
從那之后,無論媽媽說什么,東東都不再往心里去了。他想著,“我就是要當你口中的‘壞孩子’,誰讓你總是對我那么兇。”媽媽的話,他根本就不聽了。
“忘恩負義”,“沒良心的東西”,不分青紅皂白地訓斥……家長的這些惡言惡語,只會導致一個結(jié)果出現(xiàn):孩子心懷不滿,產(chǎn)生報復心理?!霸绞橇R我,我就越是要和你作對”,孩子有了這樣的心理,就進入了惡性循壞,父母越罵,孩子表現(xiàn)得越糟糕。
不僅如此,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發(fā)脾氣,還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以及今后的人生都會產(chǎn)生很大的負面影響。
父母壞脾氣造成的后果: 輕度后果,孩子叛逆、消沉、多疑;
中度后果,孩子成年后脾氣暴躁,愛抱怨或抬杠,為人苛刻;
重度后果,孩子患嚴重抑郁癥,人格不健全。
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爸媽們還是收斂一下自己的脾氣吧,別再對孩子說那些刻薄的話了。
家長不會故意傷害孩子,只是因為情緒失控才會口不擇言。所以,家長如果能在教育孩子之前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那么憤怒就會減少很多。比如,你可以數(shù)個“123”,或者暫時走開一下,讓憤怒的情緒得到緩解。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應該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告訴自己:孩子犯錯誤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然后,你可以耐心地和孩子溝通,了解原因,并對孩子說明解決方法,這種處理方式比對孩子發(fā)脾氣更有教育效果。
小石頭放學回家,看到媽媽正在做飯,于是就自告奮勇地去幫忙,他端起媽媽剛做好的一大碗湯就往飯廳走去。
誰知剛走幾步,“啪”的一聲,碗摔在了地上,湯灑了一地。小石頭捏著小手,既委屈又害怕地站在那里不敢作聲。媽媽看到小石頭這個樣子,她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平靜地對孩子說:“走,媽媽帶你去擦點藥?!?/span>
“可是,湯都沒有了。媽媽,對不起?!毙∈^自責地說道。
媽媽說:“沒關(guān)系。湯沒有了,我可以再做一份。你主動給媽媽幫忙,這很好。但是以后要注意,端這么燙的東西,一定要用濕毛巾護著手。知道嗎?”
聽著媽媽的話,小石頭用力點點頭:“媽媽,我知道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