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箴言,國學經典,沁人心脾,教益久遠!
華夏箴言文化研究
2016-09-07 07:04 遵循簡單才不會累,秉承寬容才不會氣; 學會忘記才不會愁,知道畏懼才不會危; 甘于歉讓才不會傷,保持低調才不會虧; 舍得放棄才不會苦,適度知足才不會悔; 記住感恩才不會怨,懂得珍惜才不會愧。 知以求為貴,學以用為貴; 言以謹為貴,行以慎為貴; 德以修為貴,過以改為貴; 窮以志為貴,富以仁為貴; 趣以雅為貴,情以真為貴; 業(yè)以敬為貴,廉以律為貴。 吃虧是一種美德,謙和是一份含蓄; 冷靜是一劑良藥,沉穩(wěn)是一副功力; 嫉妒是一支冷箭,寡欲是一脈神奇; 追求是一股力量,行善是一筆儲蓄; 挫折是一次磨練,成就是一生進取。 求其知者辨其失,修其身者清其風; 明其道者通其理,誠其心者立其信;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 大其局者舉其要,瞻其前者明其行; 做其事者精其識,為其官者勤其政。 存忠誠之心,祛軟骨之癥; 存公仆之心,祛冷漠之癥; 存守規(guī)之心,祛逾矩之癥; 存審慎之心,祛忽微之癥; 存盡責之心,祛怠政之癥; 存剛直之心,祛媚俗之癥; 存清白之心,祛貪腐之癥; 存畏懼之心,祛僥幸之癥; 存陽光之心,祛陰霾之癥。 不思故有惑,不求故無得,不問故莫知。 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 待人要大方,處事要大氣,創(chuàng)業(yè)要大膽。 視而使之明,聽而使之聰,思而使之正。 知敬畏成人,知榮辱成人,知艱難成人。 輕譽者失實,輕予者失恩,輕許者失言。 才能靠學:一半是博學,一半是精學; 成熟靠智:一半是理智,一半是心智; 進步靠悟:一半是覺悟,一半是感悟; 做人靠誠:一半是心誠,一半是信誠; 安寧靠守:一半是守口,一半是守德; 長壽靠養(yǎng):一半是靜養(yǎng),一半是涵養(yǎng)。 明德究理四個字,即為學之至境; 見賢內省四個字,即修身之清境; 藏器守拙四個字,即處世之明境; 息機抱道四個字,即窒欲之靜境; 鳥啼花笑四個字,即心游之妙境; 內誠外敬四個字,即從政之心境。 求悟然是第一等境界,悟然灑脫; 求曠然是第一等胸懷,曠然無念; 求淡然是第一等心態(tài),淡然洗俗; 求奮然是第一等志向,奮然登巔; 求陶然是第一等情趣,陶然忘機; 求自然是第一等自在,自然而然。 讀書、藏書,是博文廣識之基礎; 修心、養(yǎng)心,是清平明達之坦途; 容人、助人,是人際相處之良方; 知己、律己,是立身處世之要訣; 緘默、守默,是慎行自察之藝術; 知忍、善忍,是涵養(yǎng)沖虛之程度。 不要斤斤計較,無需一分低高; 不要爭爭吵吵,人生時間很少; 不要過多抱怨,生氣很不劃算; 不要互相拆臺,轉身就會分開; 不要老與人比,只須超越自己; 不要憂慮太多,學會快樂生活。 從靜中觀物動,向閑處看人忙,方得超塵脫俗之趣味; 遇忙處會偷閑,處鬧中能取靜,便是安身立命之工夫。 以誠心處眾緣,持敬意應萬事,遂有圓融無礙之人生; 居熱地常思冷,在逆境能守定,即是云淡風清之氣象。 學術、治術之要,明與誠而已。不明,則不足以達事理之要;不誠,則不足以立萬事之本。 處世、知世之要,和與敬而已。不和,則不足以達隨緣之要;不敬,則不足以立修身之本。 為政、務政之要,勤與清而已。不勤,則不足以達盡職之要;不清,則不足以立律己之本。,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