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怎樣制作盆栽月季 盆栽月季栽培技術(shù) 1月季形態(tài)特征 月季為落葉或常綠灌木,或蔓狀與攀援狀藤本植物。莖為棕色偏綠,具有鉤刺或無刺,但也有幾乎沒有刺的月季。小枝張佳,葉為墨綠色,葉互生,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一般3~5片,寬卵形(橢圓)或卵狀長圓形,長2.5~6厘米,先端漸尖,具尖齒,葉緣有鋸齒,兩面無毛,光滑;托葉與葉柄合生,全緣或具腺齒,頂端分離為耳狀。花生于枝頂,花朵常簇生,稀單生,花色甚多,色澤各異,徑4~5厘米,多為重瓣也有單瓣者;萼片尾狀長尖,邊緣有羽狀裂片,花有微香,花期4~10月(北方),3~11月(南方),春季開花最多,大多數(shù)是完全花,或者是兩性花。肉質(zhì)薔薇果,成熟后呈紅黃色,頂部裂開,“種子”為瘦果,栗褐色。果卵球形或梨形,長1~2厘米,萼片脫落。 1、花:花生于莖部頂端,單生或叢生。有單瓣、復(fù)瓣(半重瓣)和重瓣之別,花色豐富,花形多樣。 2、果:月季的果實為球形或梨形,成熟前為綠色,成熟果實為橘紅色。內(nèi)含骨質(zhì)瘦果(種子)5-13粒。 3、種子:月季種子的外層為果皮,果皮為內(nèi)、外兩層,外層為骨質(zhì)層,很堅硬;內(nèi)層為纖維層,纖維縱橫交織,韌性很強。種皮為很薄的膜質(zhì)層,緊包裹著胚。果皮和種皮之間有一定的間隙。 4、葉:葉互生,為奇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3-7枚,卵形或長圓形;葉緣有鋸齒,多數(shù)品種葉面平滑有光澤(有的品種精糙無光),多數(shù)品種初展葉時為紫紅色,后逐漸變綠。 5、莖:月季的初生莖紫紅色,嫩莖綠色,老莖灰褐色;莖上生有尖而挺的刺,刺的疏密因品種而異。 6、根:月季根系的形態(tài)與繁殖方式有密切關(guān)系,實生苗具有明顯的主根和強壯的側(cè)根;用扦插繁殖的苗木,僅有側(cè)根,滑有主根,而且側(cè)根數(shù)量較少,生活力較差。 2 生長習性 適應(yīng)性強,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富含有機質(zhì)、排水良好的微帶酸性沙壤土為好。喜歡陽光,但是過多的強光直射又對花蕾發(fā)育不利,花瓣容易焦枯,喜歡溫暖,一般氣溫在22~25℃最為花生長的適宜溫度,夏季高溫對開花不利。 喜日照充足,空氣流通,排水良好而避風的環(huán)境,盛夏需適當遮蔭。多數(shù)品種最適溫度白晝15~26℃夜間10~15℃。較耐寒,冬季氣溫低于5℃即進入休眠。如夏季高溫持續(xù)30℃以上,則多數(shù)品種開花減少,品質(zhì)降低,進入半休狀態(tài)。一般品種可耐-15℃低溫。要求富含有機質(zhì)、肥沃、疏松之微酸性土壤,但對土壤的適應(yīng)范圍較寬??諝庀鄬穸纫?5%~80%,但稍干、稍濕也可。有連續(xù)開花的特性。需要保持空氣流通,無污染,若通氣不良易發(fā)生白粉病,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如二氧化硫,氯,氟化物等均對月季花有毒害。 3 栽培技術(shù) 3. 1 盆栽月季品種選擇 適合盆栽的月季品種要求株型矮小,生長勢不宜太旺盛;花多,勤開,花色艷麗,花小而密或花大而美;枝條緊密,耐修剪,抗病力強,枝短葉小;刺小而少或枝垂適宜做吊盆的品種。一般家庭盆栽月季適宜選用微型類月季和大花月季均可。常見盆栽大花月季品種有摩納哥公主、紅雙喜(Double De-light Rose)、彩云(Saiun )、亞歷克紅(Alec's Red)、月季中心(Rosa“KORpesh”)、香歡喜(Perfume De-light)、贊歌(Sanka)、希望(Kibou )、金鳳凰、金獎?wù)?Gold Medal)、月季夫人(Rosa“Lady Rose”)、粉扇、緋扇等等;常見的盆栽微型月季品種有小女孩、橙柯斯特、粉柯斯特、矮仙女、和諧、紫色時代、金太陽、小丁香、白柯斯特及白柯斯特等品種。 3. 2 盆栽用土和容器選擇 盆栽月季在有限的土壤條件下,要達到年內(nèi)反復(fù)多次開花,這就對盆土的肥力、通透性有特殊要求,因此配制適宜的培養(yǎng)土和選擇合適的容器至關(guān)重要。 3. 2. 1 培養(yǎng)土的配制 以1/3園土(取表層熟土,經(jīng)風化或曝曬后粉碎)、1/3充分發(fā)酵的廄肥、1/3堆肥(如農(nóng)村中以篙稈、落葉等堆制腐熟而成)混拌而成,也可選用輕質(zhì)、透氣的花生糠等與園土、廄肥拌和,即按園土 4 份、廄肥或堆肥 3 份、花生糠3 份的比例混拌即成。宜作月季的盆栽用土要求達到疏松透氣、有肥力且輕。 3. 2. 2 盆的選用 宜選用通氣性較好的泥盆或瓦盆,也可用較美觀的瓷盆或塑料盆。根據(jù)植株大小,還應(yīng)選用不同規(guī)格的盆來栽種月季,一般2 ~3年生的月季嫁接苗宜栽種在盆徑30 ~ 40cm、高22 ~25cm 的盆內(nèi);扦插苗可用盆徑20 ~25cm、高18 ~22cm 的盆;微型月季則宜種在盆徑18 ~22cm、高約 16cm 的盆內(nèi)。 在種植前,應(yīng)將盆清洗干凈,并在高錳酸鉀溶液中浸1 ~2小時,撈出晾干備用。種植時盆底放些碎瓦片或粗煤渣作排水層(塑料盆要多放一些)。 3. 2. 3 上盆 上盆以早春萌芽前或冬季落葉后進行為宜,因這時月季處于休眠狀態(tài),易于成活。生長季節(jié)上盆可視天氣、植株生長情況對當年萌發(fā)的新枝作適當修剪,盡量少留嫩枝、嫩葉,上盆后放在遮陽網(wǎng)下,加強葉面噴霧,并增加周圍空氣相對濕度,視氣溫情況每天噴水2 ~4次(但根部不宜太濕),1 星期后減少噴水次數(shù),2 星期后可拆除遮陽網(wǎng)。 3. 3 栽后管理 3. 3. 1 澆水 澆水要視天氣情況而定,水宜用河水、雨水或經(jīng)過水池或水缸儲備的水。冬天要注意水與盆土的溫差。澆水要掌握以下原則: 3.3.1 .1 干濕交替 干干濕濕,有利于根系發(fā)育。土壤長期干燥,會使根系干枯;盆土長期潮濕,則易導(dǎo)致根部腐爛,均不利于根系的生長發(fā)育,所以宜盆土干了再澆水,澆水必澆透(澆至盆底流水)。 3.3.1 .2 適時適量 所謂適時,即以清晨、傍晚澆水為好。溫和的春、秋季宜清晨澆水,因晚上植物蒸騰減少,水吸收影響根部透氣;夏天以傍晚澆水為好,因夏季陽光強烈、氣溫高,如上午澆水,經(jīng)太陽一曬土溫升高,葉子易發(fā)黃;冬天應(yīng)減少澆水次數(shù)和澆水量,宜于晴天的10 ~14 時澆水,可避免盆土早、晚溫度下降影響根部,同時下午 14 時前澆水后能經(jīng)幾小時陽光照射,有利于水分吸收、蒸發(fā)。所謂適量,即要根據(jù)盆徑和植株大小,做到澆水必透,使整個盆土濕潤,切忌出現(xiàn)“雨過地皮濕”的上濕下干現(xiàn)象。 3.3.1 .3 忌積水 盆土不能積水,如遇暴雨時,要將盆放倒,以防積水傷苗。 3. 3. 2 施肥盆花施肥尤為重要,因盆栽土有限,月季長勢旺,反復(fù)開花,養(yǎng)分消耗多。除上盆時施足基肥外,當新枝長到2 ~3cm時(此時花芽分化),葉面噴施 0. 1% 磷酸二氫鉀或磷酸二氫銨或0. 1%磷酸二氫鉀加 0. 1% 尿素混合液1 ~2次;孕蕾后,葉面可增噴 0. 2% 磷酸二氫鉀溶液,也可同時在盆土中澆施 0. 2% 磷酸二氫鉀加碳銨或農(nóng)用氮磷鉀復(fù)合肥液;當一批花結(jié)束并經(jīng)整修后,可結(jié)合松土并視植株生長情況、植株大小、盆徑大小及氣候等情況,增施過磷酸鈣、農(nóng)用復(fù)合肥等。施干肥要均勻,施后馬上澆水。 施肥前尤其是施液肥前,盆土須收干1 ~2天。冬天大棚內(nèi)生產(chǎn)盆花,要選天氣晴朗的10 ~ 14 時施肥,切忌在陰涼、潮潤、低溫情況下施肥。盆花施肥要貫徹薄肥勤施的原則。廄肥、餅渣等一定要腐熟發(fā)酵完全才能施用。 3. 3. 3 光照管理月季喜光,盆栽月季宜置于環(huán)境清潔、陽光充足、通風透氣之處,但夏季應(yīng)避免烈日直射,或?qū)⑴杌ㄒ浦陵帥鐾L處,可于 6 月下旬至立秋前每天的10 ~16 時用 50%遮陽網(wǎng)進行遮陽。 3. 3. 4 換盆與修剪 換盆宜在冬季休眠期、春季新根和嫩芽尚未萌發(fā)之前進行。換盆前保持盆土干燥,以利脫盆。換盆時將植株從原盆中取出,剪去沿盆的老根3 ~4cm,并用剪子剔除原土球上的部分舊土,然后將原土球種在洗凈后的盆內(nèi),種植深度為原土球在盆面下 2cm,最后將新配制的培養(yǎng)土填入土球四周,并用筷子沿盆邊壓實。盆栽月季一般1 ~2年換盆 1 次。 換盆后的植株保留3 ~5個健壯枝,每枝從基部選留2 ~3個壯芽,其余全部修除。第 1 批春花后,及時剪去開花枝上的殘花及上部枝條,保留壯芽,促使第 2 茬花開放。立秋前后(8 月上、中旬)將過密枝和衰弱枝從基部剪除,并剪去開花枝1/3以上的部分,促使國慶前后開第 3 次花。 盆栽月季因為盆土有限,限制了植株的生長,所以更需通過修剪來培養(yǎng)下部強壯枝,以利于更新衰弱枝,達到株型不大而枝干健壯、年年開好花的效果。 3. 3. 5 病蟲害防治春天新芽長出后,嫩葉上極易受蚜蟲和紅蜘蛛(葉螨)的為害,家庭養(yǎng)花量不多,可用手捏死。夏天易感白粉病和黑斑病,將盆花放在通風透光處,防止?jié)菜蛳掠陼r將泥土濺到葉片上,可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盆栽月季如條件許可,在霜降前(10 月底前)將盆移入室內(nèi)或大棚內(nèi),冬天可正常開花。 怎樣制作盆栽月季 盆栽月季栽培技術(sh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