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篇章 仁者是中國儒家學(xué)派倫理思想的核心,是孔子哲學(xué)思想的主體。仁所涵蓋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其核心是“愛人”,即倡導(dǎo)人與人之間的親善關(guān)系??鬃诱J(rèn)為,自下而上都能仁愛尊禮,社會才能穩(wěn)定,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他一再強(qiáng)調(diào),踐行“仁德”,不是能力問題,而是態(tài)度問題,“我欲仁,斯人至矣”。孟子認(rèn)為,“惻隱之心”是“仁愛”的發(fā)端,也是政治成功的保障?!叭蕫邸钡乃枷?,對維系社會秩序,調(diào)節(jié)人際關(guān)系,至今仍有積極意義。 87.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出處:《論語·里仁》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愛人,怎么恨人。 大意:只有仁者才知道怎么愛人,怎么恨人。 8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出處:《論語·八佾(yì)》 大意:做人卻不講仁,禮儀對他有什么意義呢?做人卻不講仁,音樂對他有什么意義呢? 89.仁者壽。 出處:《論語·雍也》 大意:有仁德的人長壽。 90.仁者無敵。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 大意:施行仁政便可以無敵于天下。
出處:《論語·雍也》 大意:自己要站得住腳,屆要設(shè)法讓別人站得住腳;自己要事事行得通,也要設(shè)法讓別人事事行得通。 9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出處:《論語·顏淵》 大意: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qiáng)加在別人身上。
93.寬則得眾。 出處:《論語·陽貨》 大意:待人寬厚就會得到眾人的擁護(hù)。
9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 大意:尊敬自己家里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里的長輩;愛護(hù)自己家里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hù)別人家里的兒女。 9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 大意: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別人一道行善。 96.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處:《孟子·離婁下》 愛別人的人,別人總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總會尊敬他。
97.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出處:《荀子·榮辱》 對別人說善意的話,比給他穿件衣服還暖和;用惡語傷人,比矛戟刺得還要深。
出處:《荀子·非相》 大意:君子賢能而能容納無能的人,聰明而能容納愚昧的人,知識淵博而能容納孤陋寡聞的人,道德純潔而能容納品行駁雜的人。 99.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 出處:《戰(zhàn)國策·魏策》 大意:不掩蓋別人的長處,不談?wù)搫e人的短處。
出處: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 大意:作為道德原則,仁是指愛別人,而不是愛自己。 101.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出處:《資治通鑒》卷九十六 大意:愛他的方式如果不正確,恰恰是害了他。 102.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 出處:張載《正蒙·中正》 大意:如果能夠像愛自己那樣愛別人,那么,可以說完全達(dá)到了仁人的精神境界。 103.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出處:張載《正蒙·乾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