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各類自然災害中,火災是一種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發(fā)生頻率較高的災害?;馂募词恰疤鞛摹保彩恰叭说湣?。所謂“天災”,大多因雷電、干旱等氣候原因?qū)е律执蠡鸹蛞恍┙ㄖ锸Щ?,此類火災約占1.8%;“人禍”則是生產(chǎn)、生活中不慎、或戰(zhàn)爭、或火等原因引起。 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者,是被火燒死者的幾倍。在一些火災中,被“燒死”的人實際上是先煙氣中毒窒息死亡后遭火燒的。濃煙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人吸入一氧化碳的允許濃度為0.2%,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達到1.3%時,人吸上兩口就會失去知覺,吸入1~3分鐘就會導致死亡。 救援人員應掌握火場煙霧的特點、火場煙霧中表現(xiàn)、火災的撲救措施、如何報警以及火災的救護要點,以便及時、有效、科學地施救。
救援原則 發(fā)生火災后,要根據(jù)情況,因地制宜開展救援。 (1)報警 不論何時何地,一旦發(fā)現(xiàn)火災,立即向119報警。 報警內(nèi)容:起火單位、地址、燃燒部位、燃燒物質(zhì)、起火原因、火勢大小、進入火場路線以及聯(lián)系人姓名、電話等,并派人到路口接應消防車進入火場。
(2)撲災 火災初起階段火勢較弱,范圍較小,若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就能迅速將火撲滅。據(jù)統(tǒng)計,70%以上的火災都是在場人員撲滅的。如果不“撲早”,后果不堪設(shè)想。對于遠離消防隊的地區(qū),首先應號召群眾自救,力爭將火勢撲滅于初起階段。通??墒褂脺缁鹌鳌⒆詠硭蚺韪椎拇嫠疂不?,使燃燒物迅速冷卻,達到熄滅的效果。也可使用窒息、撲打等方法撲滅較小的炎勢。
(3)撤離 發(fā)生火災時若火圍困,應想方設(shè)法盡早撤離。起火后10~15分鐘,一氧化碳過人體接觸的允許濃度,而空氣中氧含量又迅速下降,火場溫度已接近400℃左右,此時人在火場是相當危險的,逃生時間應在15分鐘以內(nèi)。 1、匍匐前進,逃出門外 火初起,煙霧大,熱氣煙霧向上升,應彎腰低頭或趴在地面匍匐前進,用濕口罩、毛巾捂住口鼻,逃出門外。若火勢來自門外,開門前應先用手探查門的溫度,如已發(fā)燙,不宜開門。 2、浸濕外衣,沖下樓梯 樓梯已著火,火勢尚不很猛烈時,披上浸濕的外衣、毛毯或棉被沖下樓梯。 3、利用陽臺或堅固的繩索下滑 若房間火盛,門被烈火封住或樓梯已被燒斷,無法通行時,利用陽臺或鐵質(zhì)落水管向下滑。也可將繩子或床單撕成條狀連結(jié)起來,一端拴在門窗欄桿或暖氣上,另一端甩向樓下,然后攀附向下滑。 4、被迫跳樓時要縮小落差 若樓層不太高,被迫跳樓時,先扔下棉被、海綿床墊等物,以便緩沖,然后爬出窗外,手扶窗臺向下滑,盡量宋縮小落差。 現(xiàn)場救護 (1)迅速轉(zhuǎn)移傷病員 應立即離開煙霧環(huán)境,將傷病員置于安靜通風涼爽處,解開衣領(lǐng)、腰帶,適當保溫。對于高濃度的硫化氫或一氧化碳污染區(qū)和嚴重的缺氧環(huán)境,必須立即通風。救援人員需佩戴供氧式防毒面具,對其他毒物也應采取有鏟的防護措施。 (2)立即搶救生命 保持呼吸通道暢通,對跳驟停者實施心肺復蘇。 從以下方面判斷是否有吸入燒傷:
(3)保護創(chuàng)面 迅速脫去或順衣縫剪開傷病員的衣服,摘除飾物,暴露創(chuàng)面。創(chuàng)面要用清潔的被單或衣服簡單包扎,盡量不要弄破水泡,保護表皮,防止 創(chuàng)面污染。嚴重燒傷者不需要涂抹任何藥粉、藥水和藥膏,以免給入院后的診治造成困難。傷員口渴可飲淡鹽水。 上期問題: 地震時你在室內(nèi),哪種逃生方法是錯誤的?( A、趕緊往外跑,必要時可以破門窗而出 )地震來臨時,有時間最好跑到室外的空地上,但如果樓層高來不及,最好的辦法是躲在高桌子、家具旁邊、底下,或者小開間里。 回復【定位】查看自己的坐標位置 回復【救援】查看國內(nèi)民間救援隊目錄 微信名:掌上應急 微信ID:zsyj888 普及自救互救、安全常識 提供防震減災救援案例分享 |
|
|
來自: yangqing5417 > 《應急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