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jīng)絡(luò)穴位】任脈:曲骨穴
曲骨穴 Qū gǔ 任脈
取穴方法: 曲骨穴位于人體的下腹部,當(dāng)前正中線上,恥骨聯(lián)合上緣的中點處。

曲骨穴(尿胞穴,骨端穴,屈骨端穴,回骨穴,耳骨穴)解析: 1)曲骨。曲,隱秘也。骨,腎主之水也。該穴名意指任脈的水濕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質(zhì)為會陰穴提供的陰濕水氣,至本穴后,水濕之氣聚集于天之下部,如隱藏于天部的腎水一般,故名。 2)尿胞穴。尿胞,膀胱腑也。尿胞名意指本穴為膀胱腑水液的聚集之地。本穴與膀胱募穴中極穴相鄰,中極穴募集的膀胱尿液主要由本穴提供,故名尿胞。 3)骨端穴。骨,水也。端,頂端也。骨端名意指任脈的天部水濕吸熱上行后在本穴達到了天部的最高點。本穴物質(zhì)為會陰穴傳來的水濕之氣,在運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吸熱而上行,至本穴后則達到了其所能上行的天部最高點,故名骨端。屈骨端名意與骨端同,屈為虧缺之意,指任脈經(jīng)氣由此開始冷縮下行。 4)回骨穴?;?,回來也。骨,水也。回骨名意指任脈下行至?xí)幯ǖ慕?jīng)水氣化后又回流而上。 5)耳骨穴。耳,腎之主也。骨,水也。耳骨名意指穴內(nèi)氣血為天之下部的寒濕水氣。 6)任脈足厥陰之會。本穴氣血不光有任脈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同時亦有厥陰肝經(jīng)飄散而至的水濕風(fēng)氣,故為任脈足厥陰之會。 附注:任脈、足厥陰之會。 曲骨穴意義:任脈的水濕在此云集于天之下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zhì)為天之下部的水濕云氣。 運行規(guī)律:散熱冷降后傳于中極穴。 功能作用:收降濁氣。

主治疾?。?br> 少腹脹滿,小便淋瀝,遺尿,疝氣,遺精陽痿,陰囊濕癢,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痛經(jīng)。 〖人體穴位配伍〗配腎俞穴、志室穴、大赫穴、關(guān)元穴、命門穴治陽痿、遺精(腎氣虛型);配膀胱俞穴、腎俞穴、次髎穴、陰陵泉穴、蠡溝穴治陽痿、遺精、癃閉、淋癥、陰癢、濕疹、帶下(濕熱下注);配中極穴、關(guān)元穴、腎俞穴治腎虛、遺尿、小便不利;配關(guān)元穴、命門穴、陰交穴(針補法或灸)治宮寒不孕、痛經(jīng)。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留針多灸,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生理解剖〗在腹白線上;有腹壁下動脈及閉孔動脈的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經(jīng)分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