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極拳腳法要求與運用 “蹬腳前放松氣沉扎地,蹬腳時整勁氣炸驚彈。” ——天津太極拳名家馬權友
一. 出腳如運掌纏絲套管
陳式太極拳進退講究“動必進步,進必‘套插”“‘勝在進步,不敗在退步”。”“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span>(《官骸十三目》陳鑫)。這說明出腳如運掌,同樣須折疊。抬腳要逆纏,上步足內扣,順纏邁步足外擺。這種弧形曲線的腳法運動,可以迷惑敵方,隱藏自己意圖。體現足部腳腕的擒拿套管。如陳式一路拳“前膛拗步。
二、踢腳如開弓整勁彈出。
雖然陳式太極拳不提倡輕易抬高腿踢人,應“腳踢拳打下乘拳,妙手何處不渾然”(陳鑫《官骸十三目》顧留馨:渾,寫作混),但也沒有放棄高腳法攻擊手段。陳長興《用武要言》:“足來提膝,拳來肘撥……遠便上手,近便用肘,遠便足踢,近便加膝。”如陳式太極拳一路二起腳、蹬一根、十字擺蓮、旋風腳等。
實戰(zhàn)衡量標準并不單指腿部的柔韌性,實戰(zhàn)技擊有效與否,要看動作的質量。踢腳常見的毛病是踢腳重滯,一腳抬起,全身拔根,一旦落空,全身失控,完全處于被動挨打境地。太極拳全身整勁的蓄發(fā)。如“一身備五弓”:“身軀猶如一張弓,兩手為兩張弓,兩足為兩張弓”“足弓以膝為弓把,胯骨與足跟為弓梢”(顧留馨),就是要求周身均有棚勁,一旦發(fā)力,如離弦之箭,彈射而出。踢腳要用整勁,快、驚、彈、準、狠。
腳法好,要求有基本功,這要求合理進行韌帶拉伸訓練。有的太極拳愛好者壓腿將腿擱得過高,身體傾斜。正確的壓腿不求過高,根據自己的能力,但必須身正、斂臀、縮胯、勾腳,這樣才能更好地拉開韌帶避免“不穩(wěn)”“無力”現象出現。
要做到“踢腳如開弓”,還要求踢腳首先是松沉,氣往下沉,勁往上領,踢腳要發(fā)整勁,將腿抬到一定高度,小腿由膝部彈出。蹬腳要通三節(jié),根(胯)、中(膝)、梢(足)節(jié)節(jié)貫穿,與沖拳發(fā)勁完全一樣。抬腿先動胯有靠意再用膝擊,然后用小腿、足,視敵距離伺機而動。比如二起腳(又名“踢二起”),極有殺傷力。這個招式在泰拳中也有。
三、震腳要有虛實依次
震腳不用拙力震腳。震腳時先足根扎地下搞,然后五趾分開,“足心含空,涌泉穴要虛”,就如拍巴掌,掌心空,力量足,響聲大。震腳要意到、行到、氣到、勁到、力到,全身勁要整發(fā),打寸勁,丹田氣要膨脹,有爆炸力。這樣,不僅威力大,而且還不會因震腳而傷及膝關節(jié)、腰椎、大腦。
震腳實戰(zhàn)技擊含義:一是陳鑫所說的“跺地如金石聲,以跺敵人之足“,如“金剛搗碓”。二是震腳是便于步伐進退轉換,“以引進搏擊之術,行于手足中”(陳鑫)。三是對已提神對彼威懾。四是為了攻擊較遠之敵,采用跳躍的方法接近敵人而震腳,但只能是單足震腳,絕不是雙足同時震腳,要依次落地,落地后雙足分虛實。同時,不論躍起多高,落地后均要求保持仆步或偏馬步的穩(wěn)定姿勢。像現在競技太極拳比賽的自選項目中常見的躍起后正馬步落地,雖很漂亮卻沒有多少實用技擊價值,其實就是太極操。(本文作者馬權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