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實,不只是“副高”,還有許多類似的比較“專業(yè)”的氣象術語讓公眾不解。為此,選取了4個天氣預報播報中常用的氣象術語進行解釋,以解公眾之惑。 圖為副熱帶高壓影響天氣的示意圖。圖自:中國天氣網(wǎng) “雨帶變化它要管,持續(xù)高溫它也要管,臺風走向它還要管,‘副高’憑啥管的這么多?” 副高:我是“副熱帶高壓”的簡稱,一般是指對中國影響較大的位于北半球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熱帶高壓。我常年存在,是一個穩(wěn)定而少動的暖性深厚系統(tǒng)。在夏季,我的范圍幾乎可占整個北半球面積的1/5到1/4,因為強度大,所以名頭十分響亮。不過在冬季,我的強度和范圍都會變小。 我的內(nèi)部盛行下沉氣流,空氣增溫強烈;但是,由于氣壓梯度小,風力很小。在這種狀態(tài)下,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地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大氣溫度明顯攀升。因此,在我控制下的地區(qū),往往以晴朗少云的高溫天氣為主,甚至還會帶來旱災。 另外,我的位置變動與我國主雨帶的分布密切相關。位于我的高壓脊西北側(cè)的西南氣流是向雨區(qū)輸送水汽的重要通道,而位于我南側(cè)的東風帶則是熱帶降水系統(tǒng)活躍的地區(qū)。 一般來說,人們可以根據(jù)我的北進南退來大致確定主雨帶的位置:5月上旬至6月下旬,我的位置大約在北緯15°至20°,雨帶通常位于華南;6月中旬至7月下旬,我西伸北進到北緯20°至25°,雨帶也北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至日本南部,形成長達1個月之久的梅雨季節(jié);7月至8月,我進一步北進到北緯25°至30°,將雨帶北推到華北、東北地區(qū);9月,隨著我逐漸南退,雨帶也南移,北方雨季結束。 夏季,我與臺風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當我呈東西帶狀,且強度穩(wěn)定時,位于我南側(cè)的臺風將向西移動,路徑穩(wěn)定;若我的強度不夠,臺風移動到我的西南側(cè)時,會逼得我東退,臺風也有可能因此轉(zhuǎn)而向北移動;另外,臺風有時還趁我“羸弱”的時候使我斷裂,從我中間穿過。當然,影響臺風走向的因素有很多,我也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聽說有個‘冷boss’跟‘副高’打起來了,這下我們要遭殃了,可能又得去‘看?!??!?/span> 冷渦:我是“冷性低渦”的簡稱。主要是指存在于中高緯地區(qū)對流層中、上層的冷性閉合低壓環(huán)流系統(tǒng),我中心附近的氣溫明顯低于四周。我出現(xiàn)時,大氣處于上冷下 暖 的 不 穩(wěn) 定 狀態(tài),云多為塊狀和條狀,且縫隙大,十分美麗。 不過,真正準確形容我的詞應該是:高、冷——我有一種霸道總裁范兒。有時我會南下與“副高”激戰(zhàn),一言不合就下暴雨。 有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區(qū)除短時強降雨外,強對流天氣有一半以上都與我有關。北京地區(qū)與我有關的雷暴大風占總雷暴大風天氣的近70%。 雷雨的三要素是水汽條件、不穩(wěn)定層結和抬升條件。而我占了兩條,即上冷下暖的不穩(wěn)定層結和抬升條件,再從南海或者渤海來點水汽,打雷就是妥妥的了。我有時還會帶上一幫兄弟姐妹,如冰雹、大風等。 我還有個特點就是手下的冷空氣小弟眾多,眾小弟一股又一股地從北往南沖,這樣我的生命史就比較長,一般在2到7天。另外,我移動緩慢,再加上我后部(西側(cè))不斷有小股冷空氣南下,受我影響的區(qū)域就會有連續(xù)數(shù)天的陣性降雨天氣。 根據(jù)我所處的地理位置可以稱呼我為蒙古冷渦、華北冷渦和東北冷渦等,其中以東北冷渦最為著名。當我出現(xiàn)在春夏季節(jié)的華北、東北上空時,對農(nóng)牧業(yè)生產(chǎn)危害極大。我?guī)淼牡蜏貢绊懰?、高粱、玉米、大豆等作物的春播或幼苗的生長發(fā)育,從而造成秋糧減產(chǎn);同時,造成牧區(qū)的牧草不能及時返青,牛羊因飼料不足而掉膘。 當然,你也應該看到我“美好”的一面,比如,我過境會使天氣變得涼爽,將霧-霾吹走;傍晚雨停后還能看見彩虹。 “一年的雨,一天下完了。聽說是溫帶氣旋家族里的一個小子造的孽?” 溫帶氣旋:我又叫“溫帶低氣壓”或“鋒面氣旋”,是活躍在溫帶中高緯度地區(qū)的一種近似橢圓形的斜壓性氣旋。從結構上來看,我是一種冷心系統(tǒng),即溫帶氣旋的中心氣壓低于四周,且具有冷中心性質(zhì)。從尺度上來看,我的尺度一般較熱帶氣旋大,直徑從幾百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平均直徑為1000公里。 今年7月19日,河南安陽林州局地降雨量644毫米,1天的降雨量相當于當?shù)爻D甑娜杲涤炅?,那正是我的家庭成員——黃淮氣旋造成的。除了他以外,根據(jù)發(fā)源地的不同,還有蒙古氣旋、江淮氣旋和東海氣旋。我常伴隨鋒面出現(xiàn),同一鋒面上通常有2至5個我的兄弟,我們自西向東前進,稱為“氣旋族”。 我主要靠西風帶提供的斜壓來運行和加強,一年四季都可出現(xiàn),陸地和海洋上均能生成。我從生成、發(fā)展到消亡,整個生命史一般為2到6天,大致分為初生、發(fā)展、錮囚、消亡四個階段。其中,我在錮囚階段發(fā)展至最盛時期。在此階段,云雨范圍最大,風力增大,天氣變化最劇烈。 我是造成大范圍天氣變化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之一,對中高緯度地區(qū)的天氣變化有重要影響。我常帶來多風多雨天氣,并伴有暴雨、暴雪或其他強對流天氣,有時近地面最大風力可達10級以上。 一提到我,大家很容易聯(lián)想到熱帶氣旋——臺風,那可是我們氣旋家族里的“大明星”。我和他的相同點是,我們都是空氣漩渦,都是低壓系統(tǒng)。從衛(wèi)星云圖上看,我們外觀還是有些像的,我有時也會有清晰的“風眼”,而且一樣會帶來風雨影響。但除此之外,我們在生成區(qū)域、尺度大小、帶來的天氣、影響區(qū)域等方面還是存在很多差異的。 “暴雨、狂風、閃電,大樹都被連根拔。這居然不是臺風造成的?” 低空急流:很抱歉給大伙兒造成困擾。我雖不是臺風,卻有勝似臺風的本領。 我常來自于熱帶洋面上,我就像一個勤快的快遞小哥,起著向低空大氣輸送熱量、水汽和動量的作用,當我將暖濕空氣向北輸送到較干較冷空氣的下方時,就形成了對流性不穩(wěn)定結構,產(chǎn)生很強的上升運動,容易產(chǎn)生暴雨、冰雹等對流性降水,風力大時,可達到8級(20米/秒)以上,相當于熱帶風暴的近中心風力,有時甚至出現(xiàn)龍卷風天氣。 我在華南地區(qū)一般為西南或偏南氣流,多出現(xiàn)在副熱帶高壓的西側(cè)或北側(cè)邊緣。每年4月到6月,“副高”第一次北跳前,在其西側(cè)往往有較強的暖平流,在一定的天氣條件配合下,低空容易出現(xiàn)類似于漩渦的天氣系統(tǒng),如果再與南支槽配合,往往會造成華南地區(qū)暴雨甚至特大暴雨。 我的強度具有明顯的日變化,清晨最強,下午最弱。 來源:中國氣象報 中國氣象科普編輯【免責聲明:部分圖文源自網(wǎng)絡,如侵權請告知盡快刪除】 |
|
|
來自: hjh2004 > 《大氣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