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木·構(gòu)架部分,大概是從出生到現(xiàn)在,我讀的最困難的一部分書了,薄薄幾頁,用了六個(gè)月時(shí)間。極其感謝萌胖千歲、遼塔老師不嫌俺吵鬧的耐心指點(diǎn)。
本系列以學(xué)習(xí)梁思成《清示營造則例》為主,目的是學(xué)習(xí)中國古代建筑各部分的名稱,稍淺略涉及其構(gòu)成方式。《清示營造則例》是一部老老實(shí)實(shí),呆呆板板的營造則例【A】,本系列筆記也只是一份老老實(shí)實(shí),呆呆板板的學(xué)習(xí)筆記。
以下:
藍(lán)色字體,均整理自原書;黑色字體,為思考記錄。
引用圖片如出自原書均有標(biāo)明,彩色部分為筆者標(biāo)注。
筆者初學(xué),難免出錯(cuò),懇請各位老師不吝指正。
第二節(jié) 構(gòu)架
—— 構(gòu)架組成
一、柱
(一)下端里在地上,上端頂著柁梁(或墊著斗栱頂著柁梁)的柱:
檐柱:檐下最外一列柱子
金柱:檐柱以內(nèi)的柱子(建筑物縱中線的除外)
┳外金柱:離檐柱近的
┣里金柱:離檐柱遠(yuǎn)的
┗重檐金柱:重檐大殿里,普通金柱的地位上,支著上檐的 中柱:建筑物縱中線上,頂著屋脊,而不在山墻里的
山柱:山墻的正中,一直頂著屋脊的。
角柱:《清式營造則例(梁思成)》文字部分未注明。但插圖畫到。顧名思義,四角的柱子。
【萌胖千歲教D小竅門——房子里的柱子們:
最外圈:最外圈的都叫檐柱,除了四個(gè)角的叫角柱、山墻的叫山柱
檐柱里:最中間一排都叫中柱、其余都叫金柱
(中國木結(jié)構(gòu)和墻沒關(guān)系,隔斷墻啥啥的,都是逗人玩噠!跟各柱子的命名關(guān)系不大?。?/font>

(二)兩層梁架中間所支短柱:
瓜柱:高度>其本身之長寬(凡是瓜柱都有角背支撐,以免傾斜。)
┳普通房頂形式:金瓜柱、脊瓜柱
┗卷棚式(元寶脊):頂瓜柱
柁墩:高度<其本身的長寬


梁頭之下有柁墩或瓜柱頂著,柁墩或瓜柱又放在下一層梁上。
(三)童柱
童柱:梁或枋上,下端不著地,上端功用和位置,與檐柱金柱相同的。
【萌胖千歲答疑:梁公說的“下端不著地”,指下端沒著落(懸空,不挨著其它平面)。
感謝萌胖千歲提供的實(shí)拍圖——梁公沒拍,李公拍了!】

【經(jīng)“千鈞一發(fā)”老師指點(diǎn),宋式《營造法源》中,也有“童柱”,但與清式位置不同(相當(dāng)于清式的瓜柱)?!?/font>
二、桁、枋、墊板:
在每條桁下,而與桁平行的,有墊板或枋。具體位置和對應(yīng)關(guān)系有:
(一)斗栱下方的額枋、由額墊板、平板枋:
大額枋、小額枋:較大的建筑物上,用上下兩層額枋的,分別叫做大額枋和小額枋。
由額墊板:大小額枋之間立著的板。
平板枋:大額枋的上皮與柱頭平,其上再加上一層平板枋。
平板枋上排列各攢斗栱,斗栱之上放梁,梁上枋桁檁。

(二)重檐斗栱下方的額枋:
上額枋、承椽枋:如果建筑物是重檐的,金柱須加高以支上檐。
其柱頭之間也有兩層的額枋和墊板,
不過大額枋改叫上額枋,
小額枋上又加許多的洞以承受下檐的檐椽;叫做承椽枋。

(三)斗栱上方的桁
正心桁、正心枋:有斗拱的建筑,斗拱左右中線上的枋、桁,叫正心枋、正心桁。
挑檐桁、挑檐枋:有斗拱的建筑,斗拱廂栱上的枋、桁,叫挑檐枋、挑檐桁。



檐檁:無斗拱的建筑在正心桁的地位上,是檐檁(就無所謂挑檐桁了)
(四)金柱上的桁、枋、墊板:
老檐桁:金柱上的桁(重檐金柱上的老檐桁,其實(shí)就是上檐的正心桁)。
老檐枋:金柱柱頭間,與建筑物外檐平行之聯(lián)絡(luò)材,在老檐桁之下。 老檐墊板:老檐枋之上,老檐桁下之墊板。

脊桁/脊檁:屋脊上的是脊桁(或脊檁),屋脊之主要骨架,在脊瓜柱之上。
脊枋、脊墊板:脊桁下,都是脊瓜柱與脊瓜柱之間的聯(lián)絡(luò)材,其高厚與金枋金墊板同。

金桁:在老檐桁或正心桁以上,脊桁以下的都是金桁。若有多數(shù)的金桁,則以上中下別之。
金枋:金桁下,是左右兩梁架下瓜柱之間的聯(lián)絡(luò)材,其上皮與瓜柱上皮平。
金墊板:在桁下枋上的空當(dāng),就是墊板的位置。

三、梁,及相近的枋:
(一)梁
梁的功用:承受由上面桁檁傳下的屋頂?shù)闹亓浚傧蛳聜鞯街?,然后下到地上?/font>。
(二)有廊建筑中,金柱、檐柱之間的梁、枋:
位置 │
金柱、檐柱之間
│角金柱、角檐柱之間
建筑特征│
有斗栱 │ 無斗拱
│
梁
│ 桃尖梁
│ 抱頭梁 │
枋
│ 桃尖隨梁│ 穿插枋 │ 斜插金枋
1、梁——桃尖梁、抱頭梁:
在有廊的建筑上,主要的梁多半由前后兩金柱承住;
在金柱與檐柱之間,另有次要的短梁。
這短梁并不承受上面的重量,其功用乃在將金柱與檐柱前后勾搭住。
在有斗栱的建筑中叫桃尖梁,在無斗拱的建筑中叫抱頭梁。

2、枋——桃尖隨梁、穿插枋
和斜插金枋
桃尖梁、抱頭梁下邊,又有一條較小的梁,與桃尖梁及抱頭梁平行。
功用完全在增加檐柱與金柱間的勾搭之力,以補(bǔ)大梁之不足。
——桃尖隨梁:在桃尖梁下的叫桃尖隨梁
——穿插枋:在抱頭梁下的叫穿插枋
——斜插金枋:在角檐柱和角金柱建叫做斜插金枋。
(桃尖隨梁,在梁《清則例》辭解部分稱之為“桃尖隨梁枋”。梁《清則例》、互聯(lián)網(wǎng)均未找到對應(yīng)圖片。今后如果遇到實(shí)例,或相應(yīng)的說明圖片,再補(bǔ)充)

(斜插金枋,梁《清則例》、互聯(lián)網(wǎng)均未找到對應(yīng)圖片。今后如果遇到實(shí)例,或相應(yīng)的說明圖片,再補(bǔ)充)
3、雙步梁、單步梁:
廊子太寬時(shí),桃尖梁上還可以再加一根瓜柱,一條梁,和一條桁。
這種情形下,上層的叫單步梁,下層的叫雙步梁(雙步梁除勾搭之外,也有載重的功能了)。
(梁《清則例》、互聯(lián)網(wǎng)均為找到特別典型的對應(yīng)圖片。今后如果遇到實(shí)例,或相應(yīng)的說明圖片,再補(bǔ)充??梢詴簠⒖剂骸肚鍎t例》插圖二十三)

4、隨梁枋:按進(jìn)深連貫兩柱間的橫木,地位功用與額枋同的,叫隨梁枋(小式大木,常只有梁而沒有隨梁枋)

(三)梁架
1、構(gòu)成
主要的梁,兩端放在前后兩金柱上,若沒有廊就放在兩檐柱上。
由這根梁上用兩短柱或短墩又支一根較短的梁,或更再上再支,成為梁架。

若縱中線上有中柱,則梁之內(nèi)端,都安在中柱上。

每層梁的兩端均挖出桁椀以承桁或檁。

2、梁的長短,隨進(jìn)深而定。
1)最下一層最長一根梁稱大柁,次級較短一根稱二柁。有三層時(shí)最上最短一根稱三柁。

由大柁均分做若干步架(步架,又稱步,梁架上檁與檁間之平距離),二柁三柁每層梁之縮短便以每次兩端均縮短一步架為準(zhǔn)則。

2)柁梁如何計(jì)算分為九架梁、七架梁、五架梁或三架梁:
(2.1)按步架的多少
(2.2)各柁也可按本身所負(fù)桁或檁子的總數(shù)目,稱為“幾架梁”
例1:所負(fù)共有七檁,則稱“七架梁”,其上一層則稱“五架梁”

例2:卷棚式間或有四架或六架的:

四、椽子
(一)椽子的位置和功用
椽子:是圓的或方的木條,密密的排列,放在桁與桁之間,每根的方向與桁成正角,以承受屋頂?shù)耐搴屯?/font>。
(二)椽子的位置和對應(yīng)名稱
腦椽:最上一排與扶脊木接觸的叫腦椽
花架椽:在各金桁上的都是花架椽,也因地位而有上下,或者上中下之別。
檐椽:最下一步的椽子稱為檐椽,一段放在金桁上(若是重檐則放在上檐的承椽枋上),
一端伸出檐桁之外,謂之出檐。
飛椽/飛檐椽:檐椽的外端上,除非是極小的建筑,多半加一排飛椽
(出檐之遠(yuǎn)近是按檐柱高三分之一或十分之三)。

螻蟈椽/頂椽:卷棚式?jīng)]有脊桁,而在兩根頂金桁間的,叫螻蟈椽或頂椽

(三)椽子附近的構(gòu)件
椽椀:在每層桁(或檁)之上,有椽椀。與桁平行,緊放在桁上面。
椽椀是一根木頭,按椽子排列的疏密,在上面做成一排洞,使椽子穿過以免左右移動(dòng)。*
*老瓊標(biāo)注:梁《營造則例》一書及互聯(lián)網(wǎng)并未查到椽椀圖片,唯有暫用吳德元博客中,扶脊木上的椽窩圖(這扶脊木上的椽椀,也有叫椽窩的【B】)。今后如果遇到實(shí)例,或相應(yīng)的說明圖片,再補(bǔ)充)

扶脊木:在脊桁之上,用一條斷面成六角形的扶脊木,在前后向下的斜面上,也做成一排的洞,以承受腦椽的上端。
扶脊木的作用和椽椀是一樣的,只不過位置不同罷了。在有一些建筑物中,也可以不使用椽椀,而只有脊桁上的一根扶脊木,搭在其他桁上的椽子可以靠釘子固定,即直接將椽子釘在桁上。【C】

連檐:椽頭上的連絡(luò)材。檐椽的下端,在其上用連檐將各椽頭連住。
┳小連檐:檐椽頭上的連絡(luò)材,在飛椽之下。
┗大連檐:飛椽頭上的連絡(luò)材,其上安瓦口。
瓦口:大連檐之上,承托瓦壟之木。按瓦每隴的大小做成椀子,以承受每隴最下一瓦。高0.7斗口,寬0.35斗口。
里口木:每兩根飛椽之間,正在小連檐的上邊,用一通長的木頭,高等于一椽徑加1.5望板厚,寬為一椽徑,上按飛檐椽分位作出凹槽,將飛緣卡入,同時(shí)即把椽間空檔封住,叫做里口木。(梁《清則例》、互聯(lián)網(wǎng)均為找到對應(yīng)圖片,具體指的是哪一位置也尚存疑。今后如果遇到實(shí)例,或相應(yīng)的說明圖片,再補(bǔ)充)
閘擋板:屋頂起翹處(翼角翹處),飛椽椽頭之間,用小連檐和小塊板封住椽擋,此即閘擋板。高1.4斗口,厚0.3斗口。
望板:椽子上鋪望板。


五、特殊位置的梁——角梁
(一)所在位置和形態(tài)
角梁:向下傾斜,而且在平面投影上也是斜角放置的木梁。與建筑物政策面的檐桁各成45°角的。
角梁共有兩層,仔角梁伏在老角梁上面,其關(guān)系就像飛椽伏在檐椽上面一樣。

老角梁:
上下兩層角梁中,居下而較短者。
前端直接放在檐桁上——正面?zhèn)让鎯砷荑斐烧窍嘟惶帯舛烁怀觯^檐椽略長,
梁頭做成霸王拳一類的雕飾;
后端上皮按桁徑一半,做成桁椀,托承正側(cè)兩面相交的兩金桁的下皮。
仔角梁:
上下兩層角梁中,在上而較長者。
前端長過老角梁,如飛椽之長過檐椽,頭上有套獸榫。
后端放在正側(cè)面金桁相交點(diǎn)之上,故在其下皮做成桁椀,覆在兩金椽相交處的上皮。
這角梁與檐椽所占的地位極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在材料較大,斷面是方形的,和45°斜角放置的方向。
套獸榫:仔角梁頭上安放套獸的地方。
(二)檐椽與老角梁的關(guān)系:
1.屋角曲起的結(jié)構(gòu),全在檐椽與角梁的關(guān)系,使檐椽角度的逐漸變化:
1)檐椽前端是放在桁上的,老角梁也是放在桁上的。
2)老角梁的高,為椽徑三倍,所以老角梁上皮,比檐椽上皮高出兩椽徑
3)為了使它們上皮均平,以便鋪望板,所以須將靠近老角梁的多根椽子,逐次抬高,使離開桁的上皮,使緊靠角梁的最末根椽子上皮,達(dá)到同角梁上皮均平的位置。
4)在平面上,這幾根椽子,也逐漸變更其方向,直至末根椽子與45°角上放置的角梁平行緊貼為止。
5)由建筑物的立面看,這排并行的椽頭,便自然的成微微向上的曲線。


2.襯頭木/枕頭木:
1)所在位置及作用
為使緊靠角梁的最末根椽子上皮,達(dá)到同角梁上皮均平的位置。
靠近老角梁的多根椽子,逐次抬高。
在這逐次抬高的椽子地下,與桁逐漸離開的空檔內(nèi),將椽子托墊、使椽背與角梁背平行的三角形的木頭,稱襯頭木,或枕頭木。
2)形狀描述 襯頭木/枕頭木長同檐步,一頭高,一頭低,成為細(xì)長的三角形。
上有椽椀,以承受椽子。
高的一頭上面放檐椽,這椽的上皮則與老角梁平;
低的一頭點(diǎn)在一根起始太高的椽子之下。
(三)飛椽部分與仔角梁的關(guān)系:
1.檐椽之上:
用望板及小連檐,因此將飛檐墊起少些。
再加飛椽上面望板,飛椽上皮仍不能同仔角梁上皮平。
故仔角梁微微突起,高過望板,用以承脊瓦。
仔角梁與飛檐部分一樣,并不是直條木料,下端故意刻成微微向上的彎曲,使前檐翹起的。

2.在平面上
這些平行排列的椽子,到了轉(zhuǎn)角部分,由梢間的角金柱起,便依次增加斜度,直到緊貼角梁一根與角梁平行。
同時(shí),這些椽子也逐漸加長,直到仔角梁止。在正面及側(cè)面的投影上較前面飛椽長出三椽徑。
轉(zhuǎn)角部分從各方面來看均像鳥翼的開展;這部分的檐椽稱為“翼角檐椽”,飛檐則更因其翹起,稱為“翼角翹飛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