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傅園慧告訴你,逗比只是一種情懷,隨性才是取悅別人的“洪荒之力”
|
奧運以來,我們都在預測奧運首金,奧運黑馬,我們卻沒能預測出傅園慧橫的空出世,還有她的“洪荒之力”。如果要評選本屆奧運最佳,估計傳統(tǒng)明星都得靠邊站了。事實也是如此,目前已經有幾百萬人投了她一票。而且這百萬級別粉絲是在一周內煉成地。只因為她在不露聲色地,毫不留情地,讓每個人感受到了她天外飛仙般的“洪荒之力”,成為全民愉悅的代名詞。各種表情,各種呆萌,各種不符合邏輯,各種不顧形象,讓大家心情頓時愉悅,而且毫無還手之力。這種鋪天蓋地和急速走紅,定會讓她在全民泥石流里瞬間從逗比到懵逼。在她的粉絲迅速飆升幾百萬級時,昨天她開通了直播間。我注意到她除了跟粉絲打情罵俏,左擁右抱,她一直都沒有停止反復勸說大家不要再給她送禮物(網友送的那些都是真金白銀的人民幣),很真誠,很過意不去。一點都沒有從泳池爬起來,面對采訪時的那種完全沒有章法的逗比,不按套路出牌的逗比,不講邏輯的逗比。這時她逗得有禮有節(jié),涇渭分明,中規(guī)中矩。她的不在意,和內心隨性成全了她各種現象級魔性于一身,不僅僅是那句“洪荒之力”。他們很友好,看上去總是笑容可掬,從不亂發(fā)脾氣,他們會哭也會笑,但不會當著你面哭,只當著你的面笑,因為禮貌。慢慢地,你又會發(fā)現他們很暖心很助人,通情達理。微信微博朋友圈,轉發(fā)留言從不會遲到也不會早退。你說什么他/她都不反對,你說什么他們都能找出對。你就是想紅杏出墻,那也沒罪。順便給你準備個梯子,并祝你不醉不歸。慢慢地,你又發(fā)現他們不光有溫度還有熱度。對你的事情關心有加,超過了現任的你爸還有你媽。你的事兒就是他/她的事兒,他/她的事兒都不算個事兒;他能幫的幫,幫不了的克服困難也要幫。他/她為你,可以掩埋自己。他/她對你的這份熱情似火,要把你烤得外焦里嫩,七葷八素。但當你發(fā)現,其實你們根本就沒那么熟時,他/她似乎很有信心要用他/她的熱情把你“烤熟”!這種咄咄逼人的“關心”和熱情,讓人喘不過氣,讓人不舒服,讓人不安,讓人不安全!故事如果還能往下進行,那不可避免地上演疏遠,逃離,撕破臉。心理學稱這種強迫當好人的模式為取悅癥,亦稱““看管人性格障礙”。大多數習慣取悅于他人者,對拒絕和敵意有著根深蒂固的畏懼和焦慮,只考慮他人而忽略自己。他們避免沖突,彼此相愛的人永遠不能爭斗,且不講原則。如果發(fā)生沖突,他們就會把它解讀為一種關系的解體,讓人承擔不起。他們習慣性擔責,什么責任都能夠往自己身上攬,認為錯誤都在自己。即使是千斤頂,也要扛萬斤力。好像,這些“惡習”,我們每個人都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相似的影子。沒錯,如果你有“洪荒之力”,有禮有節(jié),中規(guī)中矩。以上都能成為美德,成為一種交際相處的能力。恐懼沖突,必然和顏悅色,充滿智慧,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一般而言,在的我們生命早期,我們的安全感還完全沒有建立,我們的內在力量還不夠強大,我們需要從父母那里去謀求那個“我”的安全和那個“我”的存在。因此,大部份的孩子會試圖取悅父母,以獲得肯定和安全感。這種看似和諧的親子關系,有時卻因為父母愛得不純粹,讓小孩成為依賴“肯定”而喪失“自我”的行為傀儡。特別是孩子只有通過取悅才可以換來父母的愛,當取悅不了父母就沒有愛。如果這樣,孩子會堅定選擇成為一個取悅者。讓父母開心成為了孩子的內在動力,他/她的成長必然會偏離軌跡。當只有我乖才有愛,當有條件的愛成為一種模式。隨著年齡的增長,取悅他人才能對我好也自然成為一種揮之不去的認知模式,并成為習慣。但對自己而言,用取悅作為唯一本金去從他人那里獲利,內心必將沖突,必將煎熬。然而,其實,這里永遠都有兩個世界,一個屬于自己,一個屬于他人。屬于你的世界終究只屬于你,因為那個你只屬于你,無法取代。不是你的世界,你也終究無法獲取,即使以自己為代價,換回來的也只有徒勞和無盡的空虛和敵意。我們需要能在自己的內心體驗到我的存在我的精彩,我是我。外面的世界,也如同與你提前打好了招呼。對你友好,得體,適當,就像一位紳士。讓你感覺到真正的溫暖。取悅他人本來就是一種能力,一種讓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溫暖的能力。不能淡定,那就需要你去挖掘體內的那股洪荒之力。
|